医院感染应知应会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自年9月1日起施行。

2、住院床位总数在医院医院感染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感染知识培训,新上岗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和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4、医院临床科室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监控医生、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5、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网络组成。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医院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医院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7、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

1)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8、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1)负责本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6)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7)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医院感染发病率;

8)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9)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10)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

9、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2)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3)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4)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医院感染发病率;

5)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登记工作;

6)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汇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7)负责组织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8)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10、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1)负责参与本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2)负责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3)负责组织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业务学习;

4)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

5)负责做好本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不合格者予以反馈,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后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6)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

11、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6)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公共卫生科。

12、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的职责

1)医院的规章制度,必须掌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基本内容;

2)全院各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要求日产日清,在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运送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帽子、手套、防水鞋;

3)必须使用专用密闭的容器,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将医疗废物从临床科室或病区产生地点运送至医废暂存点,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在收集医疗废物前,应检查包装物有无破损和泄露,包装是否合格,是否有警示标签,标签填写完整,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点;

5)医疗废物收集时,严格执行内部交接制度,登记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日期、废物的类别、重量或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等;

6)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在运送、保管时注意身体不接触医疗废物;

7)每日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和防护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认真执行手卫生;

8)当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露和扩散等事故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启动“发生医疗废物外泄和意外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9)与医院指定的临沂永洁环保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人员按时交接,并填写好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转移联单至少保存3年以上;

10)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11)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操作,防止锐器刺伤。

13、医院感染?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与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4)患者医院内急性发作。

14、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5、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6、医院感染的报告时限是多少?

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在诊断后24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出现暴发流行趋势时应及时报告。

17、医院发现哪些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医院感染暴发;

(2)3医院感染暴发。

18、医院发生以下哪些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10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医院感染。

19、医院感染管理目标

医院感染发病率≤8%;

医院感染现患率≤8%;

医院感染漏报率≤20%;

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5%;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率≥90%;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环境卫生学微生物监测合格率≥95%;

紫外线灯管监测合格率%;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达%,依从性逐渐提高;

一次性医疗用品合格率达%;

废物分类处理,无害化管理规范。

20、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1、多重耐药菌都包括哪些耐药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2、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1)临床主管医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应及时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述防控措施,并在晨会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写入交接班记录。

(2)责任区护士在病历夹上、患者床头卡、病人一览表上张贴蓝色隔离标识;病人外出诊查、手术时,应告知接收科室,接收科室在病人使用物品后应进行接触物品的消毒。(接触隔离标识)

(3)加强病人陪床宣教,指导陪人做好手卫生及物品清洁。

(4)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的进行床旁隔离,但不应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5)与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器械和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消毒。

(6)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多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7)手卫生应严格贯穿于各项操作始末。

(8)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周围环境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专用抹布每日两次对床单位及周围环境进行擦拭消毒,产生的生活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9)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10)患者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2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定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24、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保洁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5、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近心端到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④若伤口较大需要包扎时,到急诊门诊进行缝合包扎处理。⑤确认暴露源性质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6、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一)急救处理

1、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27、安全注射的定义

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务人员不带来任何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28、手卫生的定义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9、什么是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0、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1、什么是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32、在什么情况下,医务人员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3、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4、外科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5、六部洗手的方法?

1)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36、什么是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7、什么是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8、什么是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称为灭菌。

39、什么是高度危险性物品?应如何处置?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应达到灭菌水平。

40、什么是中度危险性物品?应如何处置?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应达到中高水平消毒。

41、什么是低度危险性物品?应如何处置?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应到达中低水平消毒。

42、什么是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43、什么是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44、什么是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45、什么是终末消毒?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46、消毒灭菌原则及用后器械和物品的处理程序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用后器械和物品的处理程序: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性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47、无菌物品有效期一般为多少天?

我院使用棉布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一次性纸塑包装、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天。

48、治疗车清洁区与污染区如何划分?

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49、常用的空气净化方法有哪些?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2)紫外线消毒;(3)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4)化学消毒剂熏蒸消毒;(5)自然通风;(6)集中空调;(7)空气洁净技术;(8)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50、什么是标准预防?

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和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有否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51、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功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3)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漏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使用后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52、医疗机构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哪些?

(1)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2)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3)

合理安置病人;(4)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5)对锐器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处置;(6)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7)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8)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备并定期进行消毒、运输和维护。

53、隔离种类和标志?

接触隔离-蓝色标志(蓝底黑字)、空气隔离-黄色标志(黄底黑字)、飞沫隔离-粉色标志(粉底黑字)。

54、保护性隔离措施的概念?

答:为了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各种条件致病菌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55、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

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鞋套等。

56、口罩的分类?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

57、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范围?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58、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59、在哪些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60、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61、戴无菌手套的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62、哪些情况需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63、医务人员哪些情况下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64、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65、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66、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7、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医院患者应安置在负压病房,病室内应建缓冲间;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气压宜为-15Pa。

68、什么是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69、医疗废物分为几类?负责我院医疗废物处置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是哪家?

病理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临沂永洁环保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负责我院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70、医疗废物管理一般规定中所指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法定代表人。

71、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几天?

不得超过2天。

72、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73、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如何处理?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74、医疗废物的盛装要求?

不得超过3/4,需要有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紧实严密。

75、隔离的(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何正确处理?

使用双层黄色包装物包装,并及时密封。

76、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登记的内容及资料保存年限?

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77、医疗卫生失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向何部门报告?报告时限是多长时间?

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时间是48小时内。

78、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及感染预防要点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

1)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2)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3)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已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4)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5)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6)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7)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79、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

1)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2)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4)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5)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6)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7)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9)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8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感染预防要点:

1)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2)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3)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

4)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6)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7)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9)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10)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11)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8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1)手术前

①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②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③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④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⑤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⑥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⑦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⑧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①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②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③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④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⑤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⑥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⑦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⑧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①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②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③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④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白癜风可以治好么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ckb.com/wahl/1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