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疾病治疗 > 港产青年四川成都创业收获丰厚 >
港产青年四川成都创业收获丰厚
成都的创业空间也很辽阔。原为广告人的陈嘉彤,因丈夫被派遣到成都而嫁鸡随鸡的她,把自己去旅行学烹饪的经验搬到成都,在民宅开烹饪教室,邀外国人教煮家常菜,成功吸引一众成都年轻师奶,寓工作于娱乐,还赚点私己钱。 另一港人彭辑权,原为他人设计茶餐厅,最后竟当起老板开茶记,跟拍档在深圳开店,辗转开到成都。港味原来在成都大有市场,至今在当地开了4间连锁店,现正计划到邻近的重庆市开分店。3名港人在成都找到自己的天地,但论最大得着是,惯性急速的港人移居慢活成都,学懂减速,重拾生活。1分钟认识成都:?四川省会,又称“蓉城”?与四川直辖市重庆同为西部核心城市?中国第四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达1.6千万人?占全省GDP37.8%最高,全省去年GDP全国排名第六达4.07万亿元人民币?最多外资进驻的西部城市?消费力惊人,去年双11消费额全国城市排第六外商打入西部第一站成都列新一线城市铁路直驶波兰 距离2.5小时机程的成都,最先吸引港人是其旅游景点,当年去九寨沟要在成都转机,未有飞机去西藏也是在成都转机,周边的都江堰、乐山大佛、卧龙看熊猫港人并不陌生。除了游山玩水,成都早就成港商热门投资地之一。在5年前、即年香港是四川省境外投资的最大来源地。数字逐年增加,至今年1月,有超过5,间香港企业投资在四川,不少在成都设公司,因而聚集了不少港人。 如果建地铁作为城巿发展的指标,成都现时有3条地铁线开通,到年将有13条地铁线,跟北京22条地铁线、上海有16条,虽然反映成都跟一线城巿仍有距离,但意味它有很巨大的发展空间。过去被视为二线城巿的成都,近年已被列为“新一线”城巿,在15个被列为“新一线”的城巿中,成都被放在头位。 美国非牟利调研机构BrookingInstitute发布一份全球城巿经济表现报告《GlobalMetroMonitor》,成都的经济增长表现之佳位列第三,是排名最高的中国城市。同入选十名内的中国城巿还有福州、天津、厦门及上海。该报告又指,成都已经成为外资投资的要城巿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巿之一,亦是冒起中的科技中心(TechHub)。外资名店落户插旗 外商视成都为进入中国西部巿场的第一站。过去不少外商进驻一线城巿,但随着一线城巿竞争剧烈及巿场饱和等因素,很多内地企业及外资名牌转而开拓二线巿场,而成都更成为首选,将西南旗舰店都设在成都,例如欧洲时尚名牌如LV、Furla、日本百货伊藤洋华堂、生活百货无印良品等。 当地的消费力亦不容小窥,成都常住人口有1,万,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人民币、下同),GDP在全国排第八。内地电商天猫每年举行网购节“双11”的数据显示,成都人去年“双11”花了40.4亿元,在全国消费力排行第六,跟8年前相比上升了4位,亦是西部消费最多的城巿。 当地政府亦着力引入外商,去年当地政府就22个总额近34亿美元、外资签约项目举行发布会,项目由航天制造、金融到文创、养老都有。据内地传媒报导,成都外资企业达8,间,有间是世界强的大公司,当中外资有间。去年外商直接投资近27亿美元,增幅逾44%。火车14日直达波兰 成都吸引外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成都有货柜火车直达东欧波兰。该条铁路名为蓉欧铁路,属中欧铁路其中一条。火车由成都出发,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至波兰中部城巿罗兹(Lodz),需时约11至14天。以往西部的厂商要发货到欧洲,需把货运到深圳再经海路去欧洲,需时45天,同样是到波兰的话,火车则比海路节省至少三分二的时间。
中欧铁路大大降低横跨中国与欧洲两地的运输成本。
由成都以火车发货到波兰罗兹,该地是连接欧盟的交通枢纽地,3日内可发货至欧洲各地,包括北向至波罗的海港口格但斯克(Gdnask),经海路前往北欧挪威、芬兰瑞典等国。西向则可达德国柏林。蓉欧铁路已运作3年,是现时中欧铁路多条路线中,班次最频密,每日都有车。这条铁路对于做欧洲巿场的企业而言,无疑大大降低运输及时间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营运这条铁路的公司,乃由一间香港及两间成都物流公司合组而成。高老龄人口成隐忧 凡事总不会十全十美,四川在地震带上,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都也受波及。此外,成都作为四川省会,是该省的经济重心,成都本身已占全省近四成的GDP,在省内一枝独秀,而且远远抛离省内其他城巿,数据显示成都去年的GDP与省内最低GDP的甘孜竟相差超过50倍。有指省内区域的发展不平衡,纵然四川在全国的GDP排行中在10名以内,但感觉四川仍是穷省。3年前即年,中央通过《成渝城巿群发展规划》,以成都及直辖巿重庆两个核心城巿,带动中国西部其他城巿的发展。 此外,四川正面对人口高龄化,现时四川人口超过8,万,有两成即1,万居于成都巿,而四川整个人口正面对高龄化问题,据去年数据,四川65岁或以上人口占省内总人口13.7%,比例之高占全国之冠,按联合国的定义,四川已接近三级老龄社会中的第二级,即65%人口占总人口14%。老龄社会即劳动力减低,这无疑是隐忧。个案1:港室内设计师手绘图成卖点年生意额千万 室内设计师梁仲棠与拍档年在香港开设计公司,乘年港人北上发展,开公司、开餐厅的趋势,接到不少来自深圳的生意,以设计餐厅环境为主。慢慢建立自己的人脉,靠口碑及旧客介绍,开始接到来自内地其他城市的生意,顺势于3年及6年将业务拓展到北京和成都。在两地设立办公室,缩减香港业务,现梁仲棠驻成都,其拍档则驻北京。生意愈接愈多,其设计规模也愈做愈大,不再限于1,多平方呎的餐厅,更多是过10多万平方呎的酒店,和逾百万平方呎的房地产项目。梁仲棠的办公室位于核心的高级商厦内,窗口可望成都市地标,一只伏在楼顶的巨型熊猫。梁仲棠Profile:?定居成都13年?北上发展16年?在北京和成都设有办公室?成都办公室年生意额逾千万6年将梁仲棠带到成都的第一宗生意,是四川锦江宾馆的翻新工程,其为中国西南地区首间5星级酒店,“我以为自己只是一位过客,做完工程便会走,没想过长驻。”怎料他开始在当地接到更多生意,一直做不同项目,当中包括设计由泰国六善酒店集团在四川青城山开设的酒店,为内地地产商合景泰富()设计新楼盘等。每个项目需时3个月至1年,变相减少香港的工作,选择留在成都发展。公司发展靠人脉关系 工程项目规模大是他愿意留在成都的主要原因。他表示,以餐厅为例,成都的餐厅普遍有逾千平方呎,若香港有相同大小的餐厅已算是大型餐厅,且比例不多。占地过万平方呎的餐厅等大型项目,通常会邀请外国设计师设计,香港设计师的机会不多。加上他近年着手设计楼盘和酒店,每个项目平均逾10万平方呎,相比起在香港只能接到的小型项目,他不想放弃这些机会而回港发展。“回头看,如果我没有离开香港,是没有机会做到这些大型项目。” 要在内地发展,无疑要习惯当地的营商文化,梁仲棠坦然,在内地工作最重要是人脉,“若没有良好的关系网络,单靠一些专业资格的证书,想到当地发展是很困难,容易被人拒之门外,因为当地人对部分专业知识的理解未必足够。”多年来他们靠不同的连系,接到不少生意,藉参与设计不同项目,将业务版图拓展到中国西部地区。梁仲棠十分喜爱画画,特意为朋友绘画一对Q版门神。他又指,西部地区的人倾向以眼看作为事实,需亲眼看过设计师过去的设计,判断是否值得与其合作。这表示设计师需将手上每一宗生意做得好,成为以后工程的参考例子,才会有机会接到下一宗,“若有设计师只设计过外国的项目,且没有本地的项目供对方参考,就难以争取到生意。”有良好的人脉,找到生意机会,并不只是签约、画图纸、施工就完事,梁仲棠表示,最花时间是要与客户沟通,揣摩他们的要求和需要。情况与香港不同,他们不会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改完图纸就可以施工。他们喜欢约设计师到Café或茶馆倾计,大家慢慢研究,需花时间从言谈中了解他的诉求,“对于Timeismoney的人而言,这并没有效率,这一种模式。”多年时间让他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惟一仍未适应的就是当地人没有如香港人般尊重合约精神,未能按时完程工程或完成工程后赖帐是常事,他指每年平均大概有一成坏帐。部分少数民族更不会签约,所有工程就只单靠一个信字。他又提到,其他公司的员工不时因雇员合约的问题向所属公司提故未有发生同类争执。立足扎根要秉持原则 现时梁仲棠在成都共有约26名员工,每年平均约有50至70宗生意,生意额逾千万人民币,他说8年汶川大地震,成为其公司能迅速扩大的契机。他续指,天灾令当地变得萧条,有很多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重建工程不断,公司的工作量增加。成都办工室最高峰时聘请了30多名员工应付工作,数年后才回落至26人,公司稳定发展。 据他了解,现时像他一样长驻成都发展的香港设计师不足5人,所以十分吃香。但要在当地站得住脚,除了要有一定技术,还要做事严谨,不改变自己的底线。他直言,内地的标准与香港有别,某程度需要妥协,但仍会秉持原则。公司另一卖点是他坚持手绘草稿,在开会时即场为客人绘画意想图。在讲求数码化的年代,意想图多以合成图片制成,手绘技术实在是买少见少,成为其公司的特色。在投标时,亦会在内加插数幅手绘图,希望能突围而出。 现在成都生活了13年,梁仲棠认为香港仍是自己的根,土生土长,只是枝叶开花的地方不在香港而已,“现时内地每个地方的发展只是在重复香港过去的发展模式,若我没有经历过香港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经济起飞,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弃资讯自由享受休闲生活 梁仲棠与太太Candy一同迁到成都生活,两人已在当地置业,养了3只狗,买了车。他们只会在新年或长辈生日时回港,每年平均回港3次,在成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他们认为成都地方大,楼价低,可以弥补他们在香港无法享受的生活。而且当地人习惯慢活,爱玩乐,生活节奏没有香港急速,闲时会到内地不同省份或城市自驾游。在成都有楼有车的梁仲棠坦言成都弥补香港无法享有的生活。个案2:广告人创烹饪室教煮外国菜吸成都师奶 原本是广告人的Cecilia(陈嘉彤)曾被公司派驻上海工作7年,她的先生亦早于5年被公司调派到成都工作。二人于8年结婚,汶川地震发生时他们刚度完蜜月,令两人感到世事无常,Cecilia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搬到成都与先生一起生活,最后更成功转型,开设烹饪教室“乐厨CCKitchen”,将兴趣变成自己的新工作,寓工作于娱乐。在成都生活多年的Cecilia指最大得着是学识慢活。陈嘉彤CeciliaProfile:?原本从事广告工作,曾到上海工作7年?居成都逾10年?在成都开设烹饪教室 当年成都的发展未有如现时发达,Cecilia有意重操故业,却无法找到适合的广告公司,因此初到成都头数年,她以休息为主,没有工作。一向喜欢在外游时参加当地烹饪课程的她,留意到台湾有烹饪教室会邀请不同国籍的人作为导师,教煮家乡菜,更将每个课堂的食谱辑录成书,令她萌生创业念头,年胆粗粗照办煮碗在成都开设一个小型的烹饪教室。 教室选址住宅小区内一个1,多平方呎的地下单位,月租4,元(人民币.下同)。她表示,没有选择租用商厦单位,是希望参加者可以在一个轻松舒服的地方参与课堂,毋须太拘谨。她又指,成都人很包容,即使教室位于住宅区,却从没有被邻居投诉,他们又不介意因其开班令区内多了陌生人进出,“真是好好幸运,但都需要自己自律,不要骚扰到他人,开班时间一般会安排在早上或下午。”平日开班教煮家常菜 现时每星期平均有2至3堂,每堂最多7人,4小时的课堂会教煮3至4款菜式,每人盛惠元,会按所需材料再作调整。每次开班前,Cecilia会为每位参加者预先准备好食谱和材料,更会量好所需分量,加快课堂节奏。参加者毋须多作准备,空手而来,课堂后就可以拿走自己煮的菜。Cecilia的烹饪室属小本经营,只请了一位兼职阿姨(中)做清洁及买食材。 她会亲自教煮广东菜和泰国菜,又不时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居成都的外籍人士担任导师,教煮家乡菜。她曾邀请过在成都开设意大利餐厅的厨师;同样因丈夫工作的关系,搬到成都,分别来自法国、日本和韩国的主妇作为导师,煮不同国家菜式。这种模式加上部分课堂在平日开班,成功吸引到当地一群30至40岁的全职家庭主妇参加。Cecilia表示,课堂会教家常菜为主,不会教太偏门和太花巧的菜式,“材料要买得到,参加者在家可以煮得到,课堂才有价值。” 每次开课前,她亦会要求导师详细介绍每一道菜式,每个课堂的教学流程,她也会与导师预先讨论再作设计和编排,上堂时也会从旁协助,帮忙解释。“我的课堂常常超时,因为我希望参加者可以了解每道菜的特色,而非花数小时煮两个菜就走。”上课堂,请来川菜师傅教煮四川菜。 除了在自己的教室开班,她曾与日本菜餐厅和川菜餐厅合作,利用下午“空场”的时间,邀请厨师在其餐厅厨房开班,“要有新搞作,参加者才不会对我的课程感到乏味。他们可了解一间餐厅的水准和食材之余,又有助餐厅宣传,一举两得。”要保持新鲜感,Cecilia还会邀请不同手作人到其教室开手作班,教人整皮革、手工皂和香熏精油等。当地人贪玩乐于尝试Cecilia认为成都人贪玩,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特质,令她更勇于邀请他人作更多合作,令教室变得多元化。不过,她又指一直以小规模运作,能赚到的利润不多,难以投放大型宣传,限制了教室的发展规模,6年来只依赖微博、 未来她有意制作和出品汤包,作为拓展业务的一部分。“成都人对广东汤很有兴趣,希望可以自己调一些汤水食谱,制成汤包出售。”她更希望可以与当地的弱势社群合作,计划邀请自闭人士机构负责汤包的包装,两者互惠互利,惟仍需时详细计划。烹饪室工作烦琐,例如上课前为每个学员准备一份食材选择做每一件事打个9折 习惯在大城市工作的Cecilia,初到成都时需要适应当地的生活模式和习惯,不时想念在香港和上海的生活。 她对成都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感觉到当地人不够勤奋,做事较慢悠悠,“他们的生活总是十分悠闲,做事不急不赶,尤其在8年地震后,他们变得更豁达,听过有人在地震数日后照常开台打牌。” 体验到成都人的慢活,让她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是不是做每一件事都要将自己‘Chur’尽?如果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做事方式打个九折,可以令自己和身边的人轻松点,大家不用太绷紧,原来都是一种选择。”她渐渐认为成都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个案3:茶记成都有市场奶茶17人仔与港相若 港式茶餐厅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曾任平面设计师的彭辑权,多年前专门为饮食业做设计,在工作时认识到另外3位拍档。4人心思思想合伙开茶餐厅,6年决定到创业成本较低的深圳小试牛刀,开设“露斯”港式茶餐厅。在成都已开4间茶餐厅的彭辑权,正计划到重庆开分店。
彭辑权Profile:?居成都8年?经营茶餐厅13年?与拍档拥6间茶餐厅 第一间店选址在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的深圳华强北,原因很简单,因为该地区是电子零件买卖的集中地,人流多,翻枱率高。餐厅反应理想,他们乘势将生意拓展回香港,8年在香港开设分店,但碍于租金、人工等营运成本高,3年后便结业。 香港分店的发展不理想,他们集中拓展内地市场,到多个地方考察,成都是其中一个。他们年到成都,彭辑权形容,当地因8年受地震重创后,整个城市有很多东西须重新建立,内地政府在重建工作上投放不少资源,他们视为商机。年在成都开分店,半年后略有成绩,同年再开第二间分店。现时他们在深圳及成都拥有6间餐厅,约名员工,其中在成都有4间分店,发展的重心也转到当地。内地开茶餐厅,地方够宽敞,坐几十人不是问题注重食材保港式风味“茶餐厅最紧要做好粥粉面饭,奶茶咖啡。”揭一揭露斯港式茶餐厅的餐牌,有数十款食品和饮品,少不了为人熟悉的焗猪扒饭、菠萝油、咖啡奶茶,但要做得有港式风味,厨房会由广东厨师掌舵之余,食材亦是重要一环。彭辑权表示,当年内地的发展没现在好,西部地区更甚,“成都的食物分销商不多,很多材料例如出前一丁、黑白奶等都要直接向香港供应商拿货,一柜柜货柜送过来,还要自己安排物流运输。” 如今,不少食品公司都在成都设立分销商,他们不用再到处张罗食材,在当地下单即可。但为保留香港味道,部分香料,譬如制作咖喱必备的黄姜粉和黑椒等仍需在香港取货。部分食材例如煮咖喱鸡所用的鸡肉,因成都的品种与港人常吃的不同,亦需特意向广东的农场入货。彭辑权的茶餐厅,为保持港味,部分食材从香港入货。 由于对食材的要求较高,价钱与香港茶餐厅相若,甚至略贵。以咖喱牛腩饭为例,不包饮品承惠47元人民币(约54元港币),一杯热奶茶售17元人民币(约20元港币),以当地物价而言,其茶餐厅的消费并不低。口味清淡吸年长辈客 主打快靓正,平民饮食,且是香港人开的茶餐厅,自然成为居成都香港人的聚脚地,港式风味也吸引到不少本地人帮衬。彭辑权指成都人爱玩乐又贪吃,不抗拒港式食品,加上四川菜偏油及重口味,茶餐厅的食物相比下较清淡,尤其吸引到年长一辈,成为当地人出外用膳的另一个选择。 至于香港人熟悉的早午晚茶餐,去到成都却变得不一样,“成都人不习惯早上出外吃早餐,所以我们做少了一个早市,4间分店只有1间有,只为方便香港人能在早餐时间聚一聚。”他续指,除饮食习惯有别,成都商场众多,也令他们变得难做,“茶餐厅讲求有成熟的人流才能维持,但商场太多会分薄人流,想找地方另开新店并不容易。” 加入内地现时急速发展的外卖平台,为其中一个增加客源的方法。他指茶餐厅的外卖生意占总生意额两成,惟每次经外卖平台送餐,会被收取约两成费用,在外卖不加价的情况下,每餐能赚到的利润便会减少。因此,他们倾向多提供堂吃优惠,吸引更多人到茶餐厅用膳。露斯港式茶餐厅有数十款食品和饮品可供选择。推陈出新配合新潮流 近年内地出现不少网红店,彭辑权坦言对其生意有一定影响,“留意到年轻人很喜欢到那些餐厅或茶饮店打卡,而他们是我们想吸引到的一群客人。”茶餐厅为配合潮流,曾推出过奶盖奶茶等新食品,也会定时每隔两季换一次餐牌,保持餐厅新鲜感。4位合伙人另会常常试菜,以保持餐厅的食物水准。 未来他们有意继续扩充业务,开更多分店,首选进军位于成都旁的重庆市,或会以副线形式开新店。他指,经营茶餐厅需要良好的管理,不会以加盟形式开店,以免影响餐厅的质素,仍需时间研究新的发展方向。藉茶餐厅建生活圈子 在成都生活多年的彭辑权直言,当地是个好地方,除了空气不是太好,其他方面都不错,地方大,四季分明,十分容易适应。他常常到自己的餐厅坐镇,除了可以了解食客的口味和对食物的评价,更让他有不少机会认识新朋友,包括当地人、香港人、广东人和台湾人。他打趣说:“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透过茶餐厅,他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闲时会约朋友打球、与当地朋友到茶馆喝茶,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模式。《iMONEY智富杂志hotpush88热推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