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饮食调理 > 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请牢记这些指标 >
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请牢记这些指标
作者:陈培填
单位:汕头大医院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感染性疾病临床常见,及时正确的诊断,加上合理的治疗(如抗生素的使用),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有效的运用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协助临床诊疗工作?
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于年4月编写了《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本共识内容较多,大致分为3部分,现整理如下。
一
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表现与意义
备注
WBC
+中性粒细胞比例↑:急性细菌感染,尤其为革兰阳性球菌
特异性不大,需结合其他指标
+淋巴细胞比例↑:急性病毒感染,如长期升高,警惕血液病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寄生虫感染或结核、变态反应及肿瘤等
总数↓: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及某些细菌,严重细菌感染也可发生
ESR
在诊断风湿性疾病价值较高,诊断感染方面意义不大
无
NAP
细菌感染时NAP积分增高明显,病毒或非典型病原体正常或稍高;
外科手术后、某些肿瘤或使用CSF时NAP积分可增高
操作繁琐
CRP
细菌感染时:中等以上升高:
10-99mg/l提示局灶性或浅表性感染
≥mg/l提示脓毒症或侵袭性感染
病毒感染时: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非感染性:手术、心梗、恶性肿瘤及新生儿ABO溶血病等
敏感指标,但血流感染预测价值低于PCT
二
近年开展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表现与意义
备注
PCT
细菌感染:2~3h升高,12~24h达高峰,感染消失后恢复正常。
正常值0.05μg/L。
0.05-0.50μg/L:无或轻度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为局部炎症或局部感染;
2-10μg/L:很可能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具有高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
0.5-2.0μg/L:中度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存在感染。
10μg/L:高度提示严重细菌性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并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高度死亡风险。
病毒感染:可粗略区分病毒和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危重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可轻中度增高
非感染性:胰腺炎、缺血性肠病、肺水肿、严重创伤、手术、热休克及甲状腺髓样癌等疾病,或者某些药物超剂量使用(常见的如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呋塞米等)。
1.鉴别细菌感染和其他炎症反应状态的诊断标志物
2.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3.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停用参考指标。
4.提示预后,该水平持续增高或居高不下预后差。
IL-6
细菌感染:感染后2h达高峰,水平与严重程度一致。
非感染性:手术、创伤、无菌性急性胰腺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引起IL-6水平升高。
鉴别感染与非感染不如CRP及PCT
尿抗原检测
肺炎链球菌尿抗原: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辅助诊断,但既往感染者可出现假阳性,不易区分现症与既往感染。
嗜肺军团菌尿抗原:仅限于LP1型军团菌的诊断,同样不易区分现症与既往感染。
优点:快速、早期诊断
三
有潜在价值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表现与意义
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
1.感染性疾病: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胸腔积液、慢阻肺合并感染和脓毒血症等其水平升高。但对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低(仅为18%),不适于泌尿系统感染的筛查性诊断。
2.与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3.非感染性炎症:很少或者不表达。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
1.用于诊断脓毒症的准确性优于CRP和PCT。
2.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
可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在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器官功能障碍及病死率等的价值优于CRP及PCT。如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时,血浆中浓度越高,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
sCD14亚型(Prspsin)
1.脓毒症早期快速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h开始升高,3h达峰值,4~8h下降,感染性疾病血中Prspsin的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且重度脓毒症显著高于普通脓毒症。
2.判断预后:Prspsin的浓度越高,预后越差,优于IL-6、CRP和PCT。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1.正常人水平较低,生物感染或炎症发生后迅速升高。
2.具体意义目前报道不一。
不同生物标志物用于区分感染与非感染的诊断价值及脓毒症等感染中的价值
文献来源: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0(4):-
推荐阅读
儿童血常规认识的三大误区,很多人中招!
血常规到底能不能区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