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增多,误区亟待消除

近期肺炎患者明显增多,儿童和老年人成为主要的受害者,儿科门诊爆满,住院一床难求。这些患者共同特点是:家中起病,发热明显,服用药物不见好转。因此,家庭要做好防护,同时,肺炎防治的一些误区也亟待消除。

肺炎是分别由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肺泡和肺间质等。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某些致病微生物可造成家庭、单位、学校的局部流行。

引起肺炎的主要原因:

1、接触了人体难以抵抗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

2、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降低,对常见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吸烟、酗酒、熬夜等都可降低人体防御能力。

3、心肺本身有基础疾病,支扩、哮喘、肿瘤、尘肺、心衰等。

4、气道吸入异物或阻塞。常见儿童的异物吸入和老年人食物误吸。

5、肺部被放射性物质照射,如放疗后。

防治肺炎的常见误区:

1、门窗紧闭严防死守。不利于细菌的散发,逐渐加大了室内致病菌的浓度。曾有某位老师,冬天为了学生感染,要求所有窗户用胶带密封,出入门及时关闭,同学减少外出活动时间,结果该班患病缺课率最高。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发病了,怕开窗着凉,也容易增加家庭成员感染的机会。

2、室内熏醋消毒。在室内熏醋,根本达不到杀菌的酸性浓度,连铁都不生锈,岂能杀灭病毒和细菌?但熏醋所产生的酸雾,对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却是直接的加重原因。因此,早已不建议采取熏醋消毒方法了。

3、没有发热就不是肺炎。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但不是必须症状。发热和致病菌的毒力和人体免疫反应能力及环境有关。当感染潜移默化、人体免疫力低下或服用某些药物时,都可能不出现发热或仅有不引人注意的低热。因此,很多患者的“没有发热怎么就肺炎了?”的疑问,也该明确了吧。

4、止住咳嗽病就好了。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御能力,以前曾有过描述。肺炎或气管炎时产生的痰液等分泌物,需要通过咳嗽排放出来,一味地止咳适得其反,不利于致病菌的排放,有进一步加重感染的危险。一般在感染早期,不主张强力止咳,尤其老人、儿童或脑血管病后遗症者,本身咳痰能力就不十分完备。

5、越贵的药效果越好。引起肺炎的致病菌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对治疗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性。而治疗的抗菌药物也是各司其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比如说某些价格昂贵的三代头孢,对常见的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没有作用。因此,正确使用药物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为了用药而用药,能够治病才是根本。另外,只要用了消炎药,就能治好肺炎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6、用两三天药无效就该换药。药物的起效是和药物在体内浓度、致病菌的数量和毒力、人体的自然状况相关的,许多药物疗效的高峰期是在第三、四天左右。是否更换药物要参考多项综合指标,频繁地更换药物可能使每一种药物都达不到疗效。也有原来药物已经开始起效,刚一换药病情好转,就被认为是后种药物的效果。这种情况经常被戏称为:吃了九个馒头没饱,最后咬了一口饼子却撑着了,就认为馒头吃不饱人,饼子一口就行。

肺炎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期可能由于天气原因,患病明显增多。如何预防此前已经多次叙述,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但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仍有许多的误区亟待消除。因此,建议大家科学防范,规范治疗。相信专业医生的建议没错的!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卡介苗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ckb.com/wahl/1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