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之巨峰
巨峰,崂山主峰,海拔米,是中国公里海岸线最高峰,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齐乘》记载:“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除了说崂山的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海天无垠、目视无极也是重要的意涵。
崂山大河东游客中心有多条路线可以去巨峰,我最爱从大河东乘旅游大巴前往。八公里的盘山路,曲折回环,不是海天风光惹人眼球,不是道路险峻让人神经紧绷,而是那一幅幅崂山道教史话的石雕石刻,仿佛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情景再现,勾起人们对这座仙山的无限向往和崇敬。秦皇觅仙,始皇两至崂山,追寻安期生仙踪;武帝祀神,刘彻登基后两次回不其城(青岛城阳,其为胶东王时封地,崂山也叫不其山),建明堂,祀神仙;康成传经,东汉经文大家郑玄,在崂山建康成书院,讲经演礼,对崂山地区民俗文化影响深远;孙昙为唐玄宗寻药炼丹,刘若拙奉赵匡胤之命修建太清宫、上清宫,孙玄清明霞修真,失而复明……一幅幅,一帧帧,从历史到今天,从书本到现实,特定的时空变换动荡,熟悉的面容如真似幻,亲切之感瞬间洋溢起来,使人深深沉浸在仙山的氛围之中。
《神龟负图》打开了华夏九州画卷,四方游客“嘉会”,共同领略、鉴赏崂山“天地醇和”的神韵。到达山门,立刻就被亲近、幸运的氛围感染,注定巨峰之旅是厚重之旅,崂山是青州古郡的明珠;是合礼之旅,“嘉会”对自然对人无限溢美,简约而意蕴绵长;是有成之旅,入道山,闻道得道,随心感悟。
神龟负图嘉会足以合礼一路水声相伴,山涧奔流轰鸣,岩隙细瀑潺潺,石路漫水无声;忽而山溪哗啦流淌,忽而泉水叮咚喷涌,忽而壁帘涮涮飘雾。群峰中飞扬着啸吟婉转的合唱,心中盛满了清净欢快的醉意。但最幸运的是不期而遇了崂山三铁之二。
一铁铁佛庵,三教台下方有一块岩石,深埋地下,裸露的岩顶镶嵌着铁佛庵的标示牌。按《崂山志》记载,铁佛庵位于青山村西铁佛洞,这里距离虽远,大方向没错,不见洞的踪迹,大概率是因地质灾害崩塌或被掩埋;铁佛庵是佛寺,明万历年间改为道观,其上方铁瓦殿也是道观,道士道姑分所修道,生活补给上又能互相照顾,从这个逻辑出发,铁佛庵遗址在此也是正确的。
铁佛庵遗址二铁铁瓦殿。铁瓦殿遗址位于巨峰索道上站下方一面百米多高的岩壁下,粗大的石柱或矗立,或倒卧,门前的台阶虽有毁损,还能看出原先的模样。踏着古台阶登临遗址,可以在苍凉中感受到兴盛时的恢宏壮丽,沧海桑田让人唏嘘不已。铁瓦殿处于风道上,为防止瓦片被风吹走或被落石砸碎,用铁瓦覆盖,并由此得名。铁瓦是从南方募化的,被设计成龙形,据说在被运到栲栳岛时,道士及山民手手相传,瓦不沾地,直达铁瓦殿,谱写了“铁瓦飞”的传奇,是一曲神力人力相辉映的智慧之歌。铁瓦殿海拔米,处海山中间位置,群峰环峙,绿树掩映,泉声盈耳,鸟语醉心,远海无垠,上天星大,清风送爽,香雾缭绕,一派仙境;玉清宫在其上,圣水庵处其右,铁佛庵位其下,是崂山重要的礼道场所。
铁瓦殿遗址至于三铁崂山铁锚恐怕是无缘得见了。铁锚的传说,《会仙山》志、《太清宫》志都记载过,蓝水先生《崂山志》也有确认,应该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可是很长时间没人再见证过,便被越传越灵异了。“此地若教为海地,扬帆人定非人间”,严谨的蓝水先生也只能在浪漫中留下想象了。真实的存在消失不见,证明它属于特定的历史时段。支持采水晶工具说。常识中锚是用来在水中固定船舶的,虽小,却可以抵御狂风巨浪;悬崖峭壁间有水漫出的地方大概率隐藏着水晶,采晶人聪明地在悬崖上复制锚的原理,减轻风的吹动、作业的晃悠、躲避落石等意外情况的位移增加的危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天才地创造。到政府禁止采晶,锚失去了悬崖峭壁间的作用,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不过作为一个深入记忆的传说,如果有表演的再现,那应该是补了历史的遗憾,全了游人的心愿。
铁瓦殿之上山势变得越发陡峭起来,爬行难度不逊于泰山十八盘。险峻之处风光无限,巨峰精彩的画屏也拉开帷幕,而这正是游人战胜劳累的动力源泉。
门篇。巨峰八卦山门,天下无双。山门是对标环绕诸峰的起承转合处,按八卦阵位布设的,运风水,排五行,自然力的神功与人类的奇思完美结合,共同创造了天地间高奥精深的艺术作品。
离门、巽门、坎门是人力镂金,或立牌坊警示,或筑雄关当道;震门、艮门、乾门、兑门、坤门是自然天成,或洞石通关,或穿石腾挪,或移石对峙,或斩石为峡。
巽门当巨峰灵旗峰之关艮门穿石而过乾门五指峰间的过道每一门都关着一院秀色,你可侧耳林涛鸟语,可放眼海阔天高,可弹指诸峰攒动,可驻足万石弄姿,可醉神云锦花香,可梦心天道佛光。每开一门,立感心胸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每见一色,畅叹江山如此多娇,造物如此奇妙。最神奇的是离门与坎门。离门在巨峰正南,按风水说南对应朱雀,而巨峰之南确有朱雀石翘立;坎门在巨峰正北,按五行北方属水,天一泉在巨峰之阴汩汩喷涌,又与洛书所载“天一生水”相应,《神龟负图》在此诠释了天机。是天应、巧合或是硬套,答案由心。
朱雀翘立天一泉峰篇。崂山以巨峰为中心,分五条支脉向四周发散,环绕诸峰多姿多彩。
自然碑,突兀独立,碑帽的形状、比例及碑面的平整光滑仿佛被施加了人力,从下方经过,情不自禁地萌生出庄严肃穆的感觉。
自然碑庄严肃穆灵旗峰宛如旌旗招展,是仅次于巨峰的第二高峰。这里是向沙子口方向瞭望海天最好的去处,圣水庵的观景平台、索道上站的楼顶都少了些高远辽阔,那海天交汇处的迷蒙,那海岛拱围的荣耀,那白浪拍岸的磅礴,那水村山郭的躁动,那蓝天白云的缠绵,都尽收眼底。在这里,可以豪放一下,摘星亭里驱星排兵对弈,金刚崮顶煮茗礼仙论道;可以浪漫一下,携爱人之手走过先天桥,跨沟越壑,厮守一生;可以努力一下,灵旗杆头挥手致意巨峰,离天三尺三,伯仲相呼应。
摘星亭里排星对弈金刚崮上煮茗礼仙先天桥上携手一生丹炉峰因山顶有石形似升腾着仙气的丹炉而得名。崂山是道山仙山,炼制丹药是道家外丹术的重要目标,丹炉呈仙与崂山灵魂高度契合。去丹炉峰的路很远很难,特别是山脚下八米多高的石洞,即使借助扶梯,近乎垂直的角度也会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但一路上有《道德经》崖刻启迪心智,有《老子骑牛》、《庄生晓梦》等岩画指点迷津,寻道之人前仆后继,大有人在。
丹炉峰道德经崖刻庄生晓梦图五指峰如五指箕张,虔女峰如美人玉立,……特别是望福台下、风桥壑间乱峰穿空,简直就是石艺作品展,有龙盘,有虎踞;有一柱擎天,有叠岩比高;有凤凰展翅,有龙潜深渊;有神龟望月,有仙猿献寿;有云帆高挂,有渔歌唱晚……大千世界全在你的端详中栩栩如生。
五指峰望福台眺望群峰风桥俯视泉篇。巨峰之泉很神奇,总是出人意料。响水泉出于圣水庵白云洞,洞顶欹斜可见蓝天白云,泉水从洞口瓢泼而下,宛如蓝天坠下的水晶,带着太阳的光晕,熠熠生辉,或溅于岩壁,挂起雾纱,或落于地面,织成珠帘;撞击的清脆和回声的雄浑合奏成天籁交响曲;美丽的画面,美妙的乐章在幽静的山谷飞扬,多少游客踏声而来。撒水泉出于八卦环路香炉峰崖壁上,距路面二三十米高;崖壁直立光滑,上不前倾,下不上突,水汩汩涌出,没有形成悬瀑,而是沿着岩面均匀下流,形成一面安静的褐色水幕,直到八角池中与积水相撞,才发出“唰唰”的清越之音;八角池是溢水池,水不断更新,清澈甘冽,掬一捧,洗面可缓炎暑,润喉可解焦渴,更何况天上之水带着福音也有可能。天一泉出于巨峰之阴,泉口垒有石井,只闻泉水叮咚,不见流水潺潺,泉水进入暗河,从源头开始就为白沙河积蓄着力量。水赋予崂山柔情,水增加崂山灵性,水提升崂山韵味,灵山秀水总相依。
响水泉声飞扬撒水泉声清越巨峰八卦,以天地布阵,蕴风水之妙,藏五行之变,移峰绕水,闯门夺路,揽秀色于朝夕,于四时,于八方。你的不辍脚步,驱动着卦阵的运转;你的经常光顾演绎着美景的变换。融入崂山的大气磅礴,快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