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检查诊断 > 水肿病也要出现下痢主要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 >
水肿病也要出现下痢主要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
细菌性下痢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金色葡萄球菌、密螺旋体(猪痢疾)
1病因概述
2.2仔猪红痢(c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
病毒性下痢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猪瘟病毒、呼肠孤病毒、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圆环病毒等十几种其中以传染性胃肠炎(tgev)、流行性腹泻(pedv)和轮状病毒(rv)三种危害最为严重
治疗上主要抓住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或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防继发感染(料中加抗生素和多维),防寒保温,并注射聚能核肽或干扰素,也可用中药大锅汤内服群防群治(黄连、黄柏、白头翁、泰皮、板蓝根、穿心莲、野菊花、福曲、焦麦芽、焦山楂、甘草)疫苗接种,可用tge-ped二联灭活苗,以后海穴接种为佳,孕母猪产前20~30天4毫黄金葡萄球菌感染升/头,仔猪断奶前接种1毫升/头,25~50千克中、小猪2毫升/头,注后两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可维持到35日龄
2主要腹泻病的病性特点
2.4冬痢(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tge在我国每年11月~次年4月发病最多,夏秋很少发生,新疫区呈爆发性流行,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发生,潜伏期15~30小时,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康复猪带毒期可达100天以上,成年猪很少死亡
多发生于初生仔猪1~3~7日龄内,不吃不吮,体温稍高,便中带血,病程短促,死后剧烈胀气,空肠黏膜坏死,(因该菌能产生α、β外毒素,可引起坏死性肠炎),肠腔充满血便,肠壁变厚,黏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母猪孕后期分娩前30天,15天各注射一次猪红痢灭活苗,仔猪可获得被动免疫
霉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性下痢主要是黄曲霉、棕曲霉、桔青霉、镰刀霉和t2毒素
2.3猪痢疾(血痢)
2.1黄、白痢及水种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四季可发,冬春炎夏尤多,初生仔猪3~5日龄多属黄痢,1~3周龄多发白痢症见食欲减少,精神不佳,排黄、白色、粥状稀粪,肛门红肿,肛周粪污,肛门括约肌松弛,甚至排便失禁,被毛焦燥,迅速消瘦,脱水死亡解剖无特征性变化,具有小肠充血及肠系膜淋巴轻度肿胀,大肠杆菌型别很多,已确定的抗原型有o173种,k80种,h56种,可对母猪产前30天注射灭活疫苗,但有时给母猪注射k88、k99疫苗无效,如果从本场所分离的菌株,用于本场,则效果良好水肿病也要出现下痢主要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刚断奶的仔猪,消化酶活性降低,在缺硒和过食情况下,较容易猪葡萄球菌病发生,则断奶的仔猪务必少吃多餐,不能过食,“八饱不求医”
ped大中小猪均可发生,12~2月为高发期,潜伏期1~2天,两种病都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水样腹泻,伴有呕吐,体重迅速减轻,严重者脱水死亡剖检见肠壁菲薄,内充满黄绿色液体胃底黏膜充血,内有凝乳块,肠系膜充血,淋巴结水肿,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架子猪表现厌食、腹泻、精神萎颓,一周左右可自然康复
寄生虫性下痢有等胞球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鞭虫、蛔虫、姜片虫、巨吻棘头虫等
由猪密螺旋体引起,7~12周龄幼猪发生最多,以大肠黏膜卡他出血性炎症为特征,体温升高(40~40℃),便中有大量黏液,血液和坏死碎片,呈褐色或黑红色,消瘦、脱水、起站无力,衰竭而死前列腺溶血葡萄球菌,发病率可达70%左右,致死率5%~25%,剖检小肠无病变,主要病理变化局限于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肠壁和肠系膜水肿,黏膜上浮盖黏液及带血块的纤维素,表层坏死形成假膜(糠麸状或豆渣样),淋巴滤泡增大呈白色颗粒状,本病无疫苗,可用痢菌净治疗(10%,溶液0.5毫升/千克肌注),泰乐霉素、硫酸新霉素、四环素均有疗效
其他如饲料过硬,有泥沙、冰块、腐败、变质、酸度大,气温时冷时热,贼风侵袭,受寒感冒,环境潮湿,管理粗放,饮用污水,母猪有乳房炎、吮乳不洁均可造成下痢
营养性下痢如消化不良(仔猪蛋白过高20%~22%)、抗消化因子(豆粕没有熟化、生黄豆等,有抗胰蛋白酶和植物白凝素),产后缺乳、过饱、过饥、贫血(缺铁、缺硒)、粗纤维过多,胃酸不足、胃酶低下,“病从口前列腺葡萄球菌感染入”
就下痢的原因而论,也极其复杂,有菌、毒、虫、霉、料、管、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
为防止冬痢与黄白痢混合感染,可在母猪产前30天注射k88+k99灭活苗
中科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