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的咳嗽症状别让发

如今,“感冒”不再是持续一周的自限性疾病,不认真对待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即便认真对待,有很多人还会遗留咳嗽的症状,迁延2到4周。

有些人咳嗽时间超过4周,干咳无痰,越咳越厉害,就不能单单考虑感冒了。

以前支原体感染以儿科多见,现在成人中也屡见不鲜。如果患者自己久咳不愈,而全身状况尚好,周围家人、同事有医院诊所,建议医生给自己进行筛查。绝大部分支原体感染患者预后较好,但个别重症患者也有生命危险。支原体感染在很多人眼里都很陌生,不了解也就罢了,但是认为支原体感染不是什么大病,那就大错特错了,会误导身边的患者。支原体感染会导致一系列疾病,这其中就包括咳嗽。因此,需要时刻警惕支原体所引发的咳嗽症状。支原体感染起病缓慢,潜伏期2~3周,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左右,可持续1~3周,发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头痛、肌痛及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多被误诊为“流感”。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呼吸道外的症状多样,以耳痛、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较多见,极少数患者可伴发胃肠炎、心包炎、心肌炎、脑膜脑炎、脊髓炎、溶血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关节炎及肝炎等,易被误诊为麻疹、猩红热、自身免疫病、药物性肝炎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正常,少数患者可升高。有些有血小板计数下降。

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少数可听到干、湿啰音乐。但多块消失,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较为突出,肺部啰音比年长儿多。部分患儿童可患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格林-把利综合征等肺外表现。

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最近的一项亚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调查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已超过百分之二十。

支原体感染患儿咳嗽时间较长,或者咳嗽非常激烈,呈痉挛性咳嗽,咳嗽时常咳得面红耳赤,并伴有呕吐,表现异常痛苦,用抗生素效果往往不佳,家长为此烦恼不已,到处求医。这种情况要注意,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常发生于原有过敏体质的病人,肺部听诊常常无明显体征,因此会被漏诊,而支原体感染还会引起肺部以外的多脏器损害,并且容易复发,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凡有时间较长的咳嗽,应该注意排除支原体感染,医院彻底治疗。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支原体感染的种类繁多,造成的危害非常广泛,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肺炎支原体除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外,还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脓疡及严重的肺外并发症,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等。解脲脲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自然流产、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及新生儿肺炎、脑膜炎、败血症。

人型支原体可引起盆腔感染、产后热、肾盂肾炎及新生儿脑膜炎、脑脓肿等。近30年来,人们对支原体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些方面还不是很清楚。

目前证明对人有致病作用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M.p)、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及发酵支原体(M.f)等几种。但临床以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最为常见。支原体定位于人体呼吸道和生殖道粘膜,致病性支原体对人体上皮细胞具有极强的亲和性,从而能造成粘膜的局部细胞损伤,这可能是其致病原因。通过上面的分析,应该知道一个小小的咳嗽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身体伤害,所以千万不要小瞧支原体感染。如果有疾病缠身,需要小心谨慎,因为这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千万不能等到病情严重时才去治疗。









































糖皮质激素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
急性前列腺炎不注意,小心成为慢性前列腺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ckb.com/wadwh/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