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猪攻略不看,是你的损失你不知

白殿风如何治疗 http://www.wxlianghong.com/

导读:冬季是一年四季天气最寒冷的季节,因此在养猪过程中,与其他季节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比如猪场的环境控制、如何减少猪的死亡以及猪场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等。本专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冬季养猪攻略,希望能给养殖户带来一些启发。

环境控制

1、冬季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环境控制措施:

 仔猪的成活率高低是决定养猪场效益好坏的非常重要环节。母猪产仔和初生仔猪的护理是养猪生产中最关键环节,初生仔猪个体小、体弱,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在冬天产仔常出现冻死、压死、踩伤的危险。护理仔猪也是饲养人员最费时费力最精细的一项工作。精心护理好仔猪,是减少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那么在冬季采取哪些措施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笔者认为要做到:

  一、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母猪场,应有计划地按批相对集中进行分娩产仔。采取按批相对集中分娩产仔,不但便于仔猪寄养,还可以在仔猪分群后让几头母猪带养。这对提高仔猪成活率,确保仔猪全壮全活是大有好处的。

  二、有些初产母猪分娩时,性情暴躁,还会咬死刚产下的仔猪。对此,可把刚产下的仔猪放入分娩床的仔猪栏内,待母猪产下7~8头仔猪以后,再一起放到母猪腹边。此时,接产人员可轻揉母猪的乳房,使之适应授乳,且利于分娩。必要时,可对母猪肌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2毫升(50毫克)×5支。

  三、接产仔猪断脐不能过早,以免出血多。断脐应在仔猪出生10分钟后进行。

  四、给出生后1周龄内的仔猪,每天滴服1次土霉素溶液,对预防下痢很有好处。处方为1克土霉素粉溶于毫升冷开水中,每头每天滴服3毫升。

  五、发现仔猪下痢应早治疗,投药途径以口服为好。应当选用能在肠道中保持较高浓度而很少被吸收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六、初生仔猪皮肤柔嫩,在晴天阳光下晒得太久会晒伤皮肤,应注意驱赶。

  七、有的日龄较小的仔猪,被母猪蹂压或其他原因所致,体表出现大水泡,对此不要立即穿刺放水。因为放水后的患处又会继续出现水泡,多次放水可促使组织液的营养物质丧失,会影响仔猪的生长,不如任其自然,待其慢慢地被组织吸收。或者待日龄较大时放水,并试用钙制剂静注,以减少渗出液。

  八、初生仔猪的圈舍内,垫草不宜过多。因为初生仔猪弱小,行走不稳,过多的垫草会缠住仔猪,容易被母猪压死。

2、冬季养猪环境控制措施--加强消毒,减少疫病的发生

冬季低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很多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因此做好

消毒

措施,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斩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也是冬季猪舍环境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一、猪舍消毒

  冬季猪舍环境密闭,灰尘、有害气体等各种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适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因而,要加强猪舍的定期消毒,及时消灭猪舍中的病原微生物菌。具体在进行消毒前,要先清理猪舍内粪尿,可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二氧化氯、百毒杀等无刺激性气味的消毒药物。

  二、环境消毒与进场控制

  目的在于保证场内的大小路径、交通要道和圈前圈后的生物安全。可利用0.2%~0.3%的过氧乙酸或2%的火碱进行高压喷雾消毒,一般情况下消毒频率设置在2次/月。为了保证全场的生物安全,还要注意进场的控制。要尽量减少场外人员进入生产区,物品、人员的进出必须采取消毒措施。在规模较小的猪场,要杜绝兽药、饲料推销员、猪贩等直接进入猪舍。

  三、消毒池消毒

  场内的各种消毒池使用2%~3%的火碱水,每过3~4d更换1次,要注意保持池内消毒液处于适量水平。此外,为了预防种猪群的蹄病,池内还可用1:80的消毒威,亦可二者交互使用

3、秋冬季节猪舍如何做到温湿度之间的动态平衡

首先要明确,潮湿不等于湿度,因为湿度只代表空气中水的含量,而潮湿除了空气外,更多的是地面和墙壁。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有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密度等,一直没有人把潮湿列入,所以一般不被人们重视。

  就因为不被重视,才会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如果你遇到夏季产房仔猪腹泻不止,你可以从潮湿上考虑;如果遇到新转入猪群腹泻或其它不适,也可以从潮湿上考虑。

  一、潮湿引发疾病的原因

  潮湿为什么会引发疾病,主要还是和温度有关系。

  比如夏季哺乳舍仔猪容易腹泻,往往是因为猪舍潮湿,这个潮湿不但是空气潮湿,更严重的是地面潮湿和保温箱内潮湿。地面潮湿,则在干燥过程中,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首先变化的就是距地面只有25-px的网床,而这正是仔猪躺卧和活动的地方;如果保温箱内潮湿,则直接影响与之相接触的仔猪;这样,看似空气中温度不低,但仔猪所感受的有效温度则不足,因温度不适造成仔猪消化机能降低,消化道抗病力减弱,从而引发疾病。

  如果猪由干燥环境进入潮湿环境,也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这一现象常出现在猪的转群过程中。因为现在多是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每次猪转走后,都要经过彻底的清理消毒,如果猪群周转比较紧,往往出现猪舍尚未干燥时就需要将猪转入,尽管网床干了,但地面墙壁仍没有干燥;温度不足时,猪会受冷,温度高时,又会出现湿度过大;再加上转群其它的应激,猪群发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潮湿的产生

  谁都知道潮湿的产生是水,夏季产房潮湿,往往与天热时母猪玩水有关,也与饲养员为降温冲洗地面过频有关。因高温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使产房一直处于潮湿环境中。冬季产房湿度大,往往是由于封闭过严,舍内水汽无法排出,遇到较冷的墙壁和屋顶,再次结成水流到地面,这样循环往复,使舍内一直处于潮湿状态;这种现象在寒冷地区经常出现。

  空猪舍潮湿,是因为冲洗消毒的缘故;许多人重视消毒,在冲洗干净后一次又一次消毒,使猪舍无法干燥;如果猪舍急用,只能进入潮湿的环境中了。

4、冬季养猪场饲养肉猪的防寒保暖技术要求

寒冷冬季已经到来,气温下降明显,养猪场应根据冬季肉猪生长的特点,提前储备好防寒保暖物资等要求。

  1、电力情况要求:根据养户猪舍离变压器的远近及饲养规模来要求养户选择电线的种类、型号大小及是否需要单独安装变压器,这对在冬季能否确保提升小环境温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保温物资要求:无烟块煤(卡以上)0斤/头,煤炉2个/头,尽量要求养户配备热风炉按照头/台,操作简单,升温容易、温度平稳。

  3、保温箱及保温灯的数量:按照栏舍数量的90%配备,制作安装要求选择密封性能好长1.8米×宽1.0米×厚2公分的建筑模板3块,制作成保温箱长度为1.8米、宽度为1.0米的箱及长度为0.8米、宽度为1.0米的厅,侧板及侧门用3根长1.2-1.5米12#螺纹钢及20#合页固定,增强保温箱的牢固性;每个保温箱配备两个-W的保温灯,达到小环境理想的保温效果。

  4、猪舍保暖性能要求:检修四周帐幕,密封好排粪口及瓦沿口、保温箱侧板后的吊帘、纵向拉好猪舍内的屋中屋、固定和密封好保温箱上的彩条布,猪舍所有的烟楼必须做成活动的烟楼达到大环境通风的效果以确保废气及热量的自然交换,减少舍内的氨气及湿度,避免闷着猪。

  5、用水要求:水的质量及水温对于养户猪群的生长非常重要,所以对于水源的要求最好选用深井水,所用的水必须经过检测合格才能使用,下雨过后要经过消毒处理;用水尽量做到少抽勤抽,饮用水的大水桶放在猪舍内一个高木架上面,确保极端天气下肉猪的饮水温度。

  6、猪舍防疫要求:清除猪舍四周的杂草、杂树,设立防疫隔离带及大门消毒池,控制人员进出猪场,确保疫情复杂的冬季有效地防疫隔离。

猪场常见疾病

1、冬季养猪养殖户如何有效减少仔猪下痢发生

每年在秋冬季节交替阶段,仔猪下痢都比较普遍,几乎在每个养猪场都有发生,发病率高达50%—80%,不仅影响仔猪的增重,还造成了仔猪死亡。由于仔猪下痢受环境与致病菌的共同影响,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能从饲料角度来解决这一难题,但都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只有一条:饲料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作为食品只能从营养搭配、加工工艺方面尽可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以减少因消化不良引起营养性下痢,因此,要从根本上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病率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一、搞清造成仔猪下痢的原因。

  仔猪下痢的病因十分复杂,可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病因。常见病原性下痢主要由多种细菌、病毒如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沙门氏杆菌、梭状菌、猪轮状病毒甚至寄生虫等引起,非病原性下痢主要由营养和饲养、环境应激引起,如过食、潮湿、温度变化、断奶应激、季节温差等。此外,母猪本身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仔猪,造成下痢。

  二、如何控制下痢。

  1、良好的环境卫生是控制下痢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定期进行猪舍的清洗和消毒,能降低畜舍病源含量。

  2、断奶前后是仔猪下痢的高发阶段,抓好断奶前仔猪的补饲,促进其消化器官的尽快发育是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有效方法。同时作好断奶仔猪的“两维持,三过渡”,即维持在原圈饲养和维持原饲料饲养,并逐渐作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

  3、在秋冬季节,进一步作好仔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预防贼风、避免仔猪腹部受凉。

  4、对仔猪和母猪进行适当免疫。根据当地传染病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免疫措施,如仔猪进行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免疫,母猪免疫传染性胃肠炎(TGE)、梭菌、大肠杆菌疫苗。

  5、做好刚出生仔猪的腹泻防御工作,刚出生的仔猪在没有放入保温箱前,用国家专利产品常惠,给仔猪全身涂抹一层,再放入保温箱可以做到预防仔猪各种原因的腹泻。

  6、做好仔猪三针保健工作,分别在仔猪三天,七天,二十一天的时候,各注射农立信0.2ml,0.3ml,0.5ml,防止各种细菌病的侵袭,预防和治疗仔猪不明原因的拉稀腹泻,提高成活率。

  7、实施全进全出,切断平行传染源。

  8、早期隔离断奶,可控制许多传染病。同时加强弱小仔猪的饲养管理。固定乳头时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面乳汁多的第三、四对乳头上,并多次训练固定位次,必要时口服代用乳。加强弱小仔猪环境温度的控制,必要时单独设置优良的饲养环境有利于减少其下痢的可能性。仔猪3周龄左右抗病力最差,最好避免在此阶段进行去势、驱虫、注射疫苗等活动。

2、秋冬季节猪场生猪裂蹄病防治方法

初冬季节,天气逐渐寒冷,空气干燥,猪很容易发生裂蹄病,必须认真加以防治:

  发病原因

  1、秋后至初冬天气由暖转凉,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猪蹄壳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因而造成蹄壳出现裂缝。

  2、一些用方砖与水泥铺设的现代化猪舍,由于地表面坚硬而粗糙,在干燥而寒冷的气候下,猪只长期在上面行走,往往会加快本病的发生。

  主要症状

  发病主要集中在10月到12月和次年1月,以12月最为严重。发病猪只多为待配或初配的后备公、母猪,用水泥、方砖铺设地面的现代猪舍饲养的猪只本病的发病率也较高。猪只主要发生蹄裂,同时伴有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并因卧地少动可继发肌肉风湿;发病期较长者可磨破皮肤,容易形成局部脓肿。轻者影响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

  鉴别诊断

  主要是注意与猪口蹄疫的鉴别论断。猪口蹄疫也以秋冬季节多发,严重的病例也出现病肢不愿走动、卧地不起等与裂蹄病相似的症状。但不同的是,口蹄疫以蹄部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而裂蹄病以蹄裂为主。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

  1、秋后转凉,应普遍检查一次猪舍及舍内设施状况。水泥、方砖铺设地面过于粗糙的,可用砖或机械进行磨平,但也不要过于光滑,以防猪只滑倒。对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也要磨平。猪舍内铺设干草或细沙,既可护蹄,又能保温隔凉,防止肌肉风湿。

  2、从秋末开始,经常检查猪只的蹄壳表面,对过于干燥的应隔3~5天涂抹1次植物油或凡士林,保护蹄壳,预防干裂。

  3、进入初冬,按照~毫克/吨的标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H,用以预防蹄裂。如有发病,添加量增加1~1.5倍。到1月底视情况减量或停止添加。此外,在正常情况下,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也可起到预防本病的作用。

  4、干裂的蹄壳,每日涂抹1~2次鱼肝油,滋润蹄壳,促进愈合。同时,发病猪只每日喂0.5公斤胡萝卜,配合饲料中加1%的脂肪,对尽快治愈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5、有炎症的病例,应进行局部消毒,视情况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病猪切忌久卧,要定期驱赶,帮助站立,防止继发肌肉风湿

3、冬季养猪为什么需要预防猪的气喘病?

猪喘气病的危害

  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也叫霉形体)引起的猪慢性呼吸道病。尤其在气候骤变和冬春二季多发,主要表现是干性咳嗽和气喘。一般前期体温正常,食欲无显著变化,到后期食欲废绝。

  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流行特点

  气喘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和气候突变的时候,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目前北方已进入冬季,一些条件不好的猪场为了保暖会采用塑料布密封猪舍;一般猪场都喂干粉料,猪在采食时会吹起粉尘,这样由于舍内空气不流通,使气喘病传播的机会更大了,因此成为气喘病的高发季节。另外气喘病很难根治,症状被控制住的猪不但仍能传播病源,还随时有复发的可能。很容易在一个猪场形成流行。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

  治疗:

  1.支原净mg/kg或强力霉素mg/kg或克痢平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mg/kg(断奶前后两周);长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2.土霉素碱油剂:取土霉素碱粉20-25g加灭菌花生油或大豆油ml,混合均匀成油剂,根据猪体重大小,每头1-5ml,于肩背部或颈部两侧分点作深部肌肉注射。每三天一次,连用6次

  3.硫酸卡那霉素:按每kg体重2万-4万单位,每日1次肌注,3-5天为一疗程,直至痊愈。还可与土霉素碱油剂交替使用,以提高疗效。

  4.泰乐菌素:按每kg体重8-1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3天为一疗程。

  预防免疫:

  (1)坚持自繁自养,不购入病猪及带菌猪。

  (2)加强饲养管理,猪舍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控制猪舍温度,防寒保暖,病猪要隔离,病种猪要淘汰。

  (3)疫苗免疫。子猪5日龄~7日龄首免;15日龄~20日龄二免。种猪半年免疫一次。

  猪喘气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

4、冬季养猪严防“三痹症”

猪痹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主要原因是猪舍潮湿,加之外感风寒湿邪,使患猪经络凝滞,气血迟滞不畅,导致后躯疼痛麻痹。

  症状表现:大多数猪突然发病,先从后肢起,逐渐扩展到腹部以至全身。患猪跛行,局部肌肉疼痛,拱腰束步,有的喜卧,驱赶时勉强运步,但随着运动时间增长,疼痛逐渐缓解。一般发病部位有压痛,体温多在38℃~39℃,呼吸、脉搏稍增加,食欲减退,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临床诊断:临床上常见有受风引起的痹症,主要症状为游走不定,四肢轮流发生跛行。寒痹主要症状为寒邪凝滞经络而致经气不通,但痛有定处,触之患猪不安,痛而尖叫,痛处不红不肿,皮温低而凉。湿痹主要症状,其性黏腻重浊,故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且多显现红肿热痛,患肢不敢负重,常卧地不起,举步困难。因此注意区别不同症状与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

  风痹症的治疗:采用徐长卿10克、元胡8克、红花10克、附子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乌9克、草乌6克,煎汤灌服,1剂痊愈(80公斤猪的用量)。

  湿痹的治疗:采用徐长卿10克、炒玄胡8克、红花8克、熟附子6克、苍术8克、牛膝6克、防已6克、薏苡仁8克、党参8克、黄芪8克、川断10克、桑寄生6克,煎汤灌服,1剂康复(50公斤猪的用量)。

  寒痹的治疗:采用徐长卿6克、元胡6克、红花8克、附子4克、肉桂8克、麻黄6克、干姜4克、细辛4克,煎汤灌服,2剂康复(40公斤猪的用量)。

5、秋冬季养猪预防猪圆环病毒新方法

 秋冬季圆环病毒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大,给猪场造成巨大的损失。过去养猪场(户)一直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直到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活菌微生态制剂问世,其系列产品一经推向市场,立即受到广大养猪场(户)的一致认可。实践证明,其产品对圆环病毒的预防效果十分显著。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病在秋冬季的发病情况及活菌微生态制剂对其的防控作用。

  一、表现形式

  1、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本病常发生于保育阶段猪和生长期猪,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和呼吸困难,有时腹泻和黄疸等。早期常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

  2、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

  本病常发生于12周龄以上猪只。病猪食欲减退,轻度发热,不愿走动,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隆起,呈现周围红色或紫色而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通常出现在后驱和腹部,逐渐蔓延到胸部或耳部,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状。

  二、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也缺乏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1、加强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

  定期使用消毒液消毒,每周必须带猪消毒两次以上,使用两种不同成份的消毒液交替使用,可使用活菌微生态制剂“活菌济”,按1:稀释喷雾或饮水;用伊维菌素定期驱虫;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减少应激;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自配料场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抑制剂“霉立肽”,每吨饲料2-3公斤,预防霉变的发生。

  2、活菌微生态制剂保健预防

  为有效降低秋冬季圆环病毒的发生几率,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至关重要,而活菌微生态制剂无疑是最佳选择。可以使用“猪源康”,按0.2%比例拌料,长期添加;也可使用“清温猪肽”,按0.2%比例进行拌料,长期添加;断奶仔猪断奶前一天开始使用“猪康肽”,按2%比例进行拌料,;连用5-7天;母猪使用“母源康”,按0.2%比例拌料,长期添加。

  3、治疗

  当猪场不幸发生该病时,要及时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清温猪肽”进行拌料,按2%进行添加,连用5-7天;病死猪要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每天对环境进行消毒。

  活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①维持肠道菌群正常化;②有效降低各种应激反应;③提高消化道的吸收功能;④抑制毒素的产生;⑤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⑥分解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其效果主要表现在营养功效和疗效两大方面,包括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促进畜禽增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提早出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畜禽的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存活率;降低应激反应等等。

6、冬季仔猪冷应激腹泻的物理疗法

腹泻是断奶猪仔以及25~30公斤的中猪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冬季气候寒冷,温度较低,温差较大,仔猪更易发生冷应激引起的腹泻。治疗仔猪冷应激腹泻,用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易痊愈,且容易复发,时常贻误病情,造成惨重损失。采用物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治疗仔猪冬季冷应激腹泻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仔猪冬季冷应激腹泻的主要症状及物理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和耳朵发红,体温高,毛色粗糙苍白;仔猪肛门口红肿外翻,弓腰吊肚,怕冷扎堆,吃食减少甚至绝食。从死猪外表看,两眼凹陷,全身消瘦,脱水,被毛粗糙。胃和肠黏膜脱落,胃和肠壁弥漫性出血,肠壁变薄,肠管内存有没有消化的饲料和不成型的粪便。

  二、防治方法

  1.提高圈舍温度。将仔猪圈舍的温度提高达到25℃以上。同时,加强饲养管理,猪舍地面用煤渣灰垫圈,可起到吸湿和消毒作用。

  2.喂服生姜糖水。用生姜克、红糖克熬水,凉后拌料,一次性喂服。另外在喂饲料时,每头仔猪再加一片安乃近。一天两次连喂三天。

  3.喂服苦丁茶水。出生20天以后已开食的仔猪患腹泻,可将苦丁茶叶(老、嫩叶均可)加水煮沸几分钟,然后凉温喂服。出生20天未开食的仔猪患腹泻,可将苦丁茶切碎加水煮沸后喂母猪,通过仔猪吃奶发挥药效。如果药液太苦,可加点食盐。每天喂药2~3次,连喂2~3天即可治愈。

  4.喂服大蒜醋液。将大蒜30克捣成蒜泥,加陈醋毫升、百草霜5克,充分搅拌混匀,一次喂服,每天两次,连用两天;或用陈醋毫升,炒焦的高梁克(研成粉状),混匀一次灌服。每天两次,连用三天;也可用黄连10克,陈醋毫升煎服,每天两次,连用三天,效果甚好。

  5.喂服多味草水。用马齿苋、地棉草、车前草、黄苓、黄连、黄柏各克,煎水喂服,可供头10~20公斤体重的仔猪1天饮用,连用三至五天;或用马齿苋、车前草、鲜竹叶各克、白糖克,煎水拌饲,一天用量,分三次拌饲喂,连用三至五天,效果理想。

  6.庆大、病毒唑混合治疗。对腹泻严重的仔猪,可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1支,再加上病毒唑1毫升,混合后一次性从仔猪的后海穴注射,病重者一天两次,轻者一天一次,连续治疗三天即可痊愈。

7、冬季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猪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冬季,发病率逐年上升,有些猪场死亡率可达30%,给猪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是冬季养猪场猪病防治的重点。目前临近年关,为保障春节猪肉供应,猪乐网提醒猪场应注重此时期猪场的猪病防治工作,避免猪群中出现呼吸道疾病,才能保持原有的生猪出栏计划,保障猪场盈利。

  猪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由温度骤变、病原体入侵,环境饲养条件造成应激或者因为其他类猪病(口蹄疫)感染造成的猪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并共同作用,使得该猪病较难治愈,所以猪场不能简单的对该此类猪病,应该采取系统的预防措施。猪乐网猪病防治专家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对猪场有所帮助。

  做好猪舍保温同时注重消毒通风

  冬季猪舍的保温通风是一个不变的话题,怎样做最适宜最合理,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保暖问题其实不少猪场已经做得相对到位,关键在于通风。在这一点猪场首先要明白通风的目的:因为冬季猪舍因为保温需要常处于封闭状态,舍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颗粒物质等有害物质积累,会对猪只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性伤害,免疫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

  此外,由于猪舍内的取暖设备工作,会造成猪舍内空气干燥,空气中漂浮的细菌病毒容易吸附有机体大量繁殖,导致猪只感染猪病,造成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猪病多发。

  所以,冬季猪呼吸道疾病预防要做好猪舍消毒通风。有一个细节非常重要,猪粪的清扫要及时,否则会增加有害物质气体的产生和散发。建议选择中午较温暖的时间,避免舍内外冷暖空气对流交换,造成猪只应激。

  另外在猪出栏后,要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式消毒,消毒后要猪舍空置一段时间,会对猪呼吸道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病毒性疾病与呼吸道疾病并发

  这也正是猪呼吸道疾病难以治疗的地方。一些病毒性疾病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元凶,猪场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是容易忽略并发症的处理,造成病情加重,给治疗增加难度。

  猪场如果发生口蹄疫,要做好及时隔离处理和治疗,因口蹄疫发病若不及时诊治,易引发心肌炎,死亡率增高。因而,容易导致病毒细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支原体)入侵,造成猪体呼吸道疾病发生。建议猪场应做好口蹄疫疫苗的注射预防,避免引起猪呼吸道疾病。

  除了口蹄疫外,猪场还要严加防范伪狂犬、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猪病感染传播,做好此类猪病的免疫工作,室主群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

  细菌病毒感染

  霉菌毒素感染极易引发猪呼吸道疾病,霉菌毒素入侵猪体,会破坏猪体正常呼吸功能,造成呼吸交换异常,引起猪体缺氧,表现出呼吸急促的症状,引发猪呼吸道疾病。

  猪场要做好药物控制,避免一些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造成猪群感染,及时定期清除霉菌毒素。如出现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应尽快控制,以防传染。

此外,针对链球菌感染、猪流感、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菌体感染,猪场要做好前期猪舍的消毒杀菌工作。

  猪场可针对性的控制支原体、菌体的感染和繁殖。猪圆环病毒Ⅱ型,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应选用新型广谱的高效消毒剂。

  免疫能力下降及应激因素影响

  增加猪只免疫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的猪舍环境,从日常饲养管理上下功夫,搞好防疫做好保健。

  1.猪舍内要做好及时通风透光,避免猪舍内氨气含量升高,空气质量降低。

  2.坚决不能饲喂发霉的饲料,影响机体免疫系统运转;饲喂饲料多样化,适当加喂青绿饲料和鱼粉,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摄入均衡,同时,适量增加猪只的活动量。

  3.做好季节性特定猪病的疫苗注射,唤醒猪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猪病的免疫能力。

  减少应激。在冬季可以适当降低猪舍内的猪只密度,特别是保育舍。做好猪舍内的保暖通风消毒,给猪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稳定的环境。采取全进全出的模式,减少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减少应激和病毒传染。

  仔猪寄养要尽量减少或者避免,一方面防止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可减少应激。若情况特殊,必须要寄养,应在母猪分娩后24小时内完成,仔猪阉割工作在10日龄内完成。

正能,传播的不是品牌,

正能,传播的是正能量!

正能专注于猪!

正能专做好猪料!

正能饲料,中国好猪料!

我们的使命:富国兴牧

我们的口号:传递正能超越梦想

我们的愿景:创建中国一流农牧科技企业

做西北猪料第一品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ckb.com/wadzz/12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