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疾病治疗 > 与知识相约与健康同行 >
与知识相约与健康同行
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走过了春的旎旖,迎来了夏的蓬勃。夏季是这般的缤纷绚丽,灿烂热烈。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天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幼儿免疫能力低抵抗力差,容易被病毒侵体。因此,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幼儿传染病的发生。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比如:人禽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传染病的三个重要环节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传播途径由外界环境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组成,各种传染病有其各自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时获得感染。
2、肠道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于进食时获得感染。
3、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或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获得感染。
4、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于叮咬时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上面的内容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传染病,接着再来了解一下在这个季节容易发生的两种幼儿常见传染病吧!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少数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
?病程: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
皮疹特点:
?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传播途径:
?肠道(粪-口传播)
?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
潜伏期:2~10d,无明显前驱症状。
隔离期:隔离至症状消失7天,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注意:疱疹性咽峡炎同手足口病进行传染源发现及管理,隔离措施与手足口也一样)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联系与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
早期多表现为发热,体温常达到38℃以上,随后口腔黏膜出现斑丘疹,继而转化为疱疹,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颊黏膜及躯干。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掩着口鼻,勤洗手,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和餐具,避免病从口入。
2、加强营养,让孩子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抵抗力。在病毒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
3、加强居家隔离工作。患儿居家隔离直到退热、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痴。一般须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或用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曝晒。但是因消毒剂对婴幼儿有一定伤害,不建议家庭常规使用消毒剂,家庭可采用勤通风的办法。
4、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进行预防。
做好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哦,因为还有传染性更强的流行性感冒需要我们加倍小心!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有包膜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nucleocapside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MP)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甲)、B(乙)、C(丙)3型。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H7N9亚型。
B(乙)、C(丙)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仅在人和海豹中发现,通常致病性低,偶尔导致局部暴发,但不会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
C型流感病毒能在人和猪中分离到,但多以散发病例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且感染后症状较轻。
流感定义: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流感患者。
流行病学:流感病毒对热、酸、碱和紫外线均敏感,通常56℃,30min即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外层有包膜,故对消毒剂和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如75%乙醇或1%碘伏作用30min,均可以灭活流感病毒。
传播途径: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临床表现:
轻型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
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d出现肺炎,体温经常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伴顽固性低氧血症,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停搏、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其首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细菌感染增加流感病死率。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细菌。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流行期短,能多次反复发生;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隔离期:隔离至体温正常3天,其它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且不少于发病后7天。
流感的预防:
1、良好习惯防感染。
一一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愉悦的心情。
一一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之后要彻底洗手。尤其是做好手和餐具的消毒工作,可将感染几率降低80%。
一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一一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一一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减少接触他人。
2、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一一秋冬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正当时。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抗体至少要2周时间,建议流感疫苗最好在秋冬流感高发季节前进行接种。
一一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家长朋友们,关于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知识,你都get到了吗?这些预防方法看起来简单,但需要家长们耐心教导幼儿并配合幼儿园做好防疫工作。孩子们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和他们一起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个绚烂的季节!
了解幼儿园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