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生娃实录曝光这个情况也许跟你家一模一

结完婚好不容易怀了宝宝,

第一次当妈妈,激动又担心;

第一次当爸爸,兴奋又不知所措。

妈妈们各种攻略,爸爸们各种淡定,

妈妈们嫌爸爸一问三不知,

爸爸们敢怒不敢言。

就问,是不是跟你家一模一样呢……

其实,父爱如山,

父亲的爱一点也不比母亲少。

对每一位父亲来说,

孩子的健康是他们的最大心愿。

刚刚过去的6月20日是父亲节,来自儿科、预防保健科、免疫规划科等领域的专家们汇聚“双倍的爱付诸行动童守健康”公益直播间,就新生儿的预防保健等问题,进行了准爸爸专场、新手爸爸专场直播活动,不少准爸爸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学习婴幼儿的知识。

观点一

[非免疫规划疫苗打了没用]

儿科医生:非常错误

“有家长认为非免疫规划疫苗打了不仅没用,而且还会让孩子不舒服。”南方健康专家顾问、奶爸医生、儿科医生黄呱呱直言,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听到这样的观点十分恼火。”

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宋新告诉广大家长,我国的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是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都应该接种的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自愿选择的、需要付费的疫苗。

“这两类疫苗只是根据国家经济能力和疫苗生产能力进行的概念上的区分,从医学的角度说,都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疫苗。”宋新说,这两类疫苗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也许会变成免疫规划疫苗,因此准爸爸在给孩子规划疫苗时,也要将非免疫规划疫苗放进去考虑。并且她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两类疫苗最好都给孩子接种。

观点二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重要]

保健科长:极高度优先推荐使用

在直播中,针对非免疫规划疫苗,不少专家都一致强调,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宝宝出生后首个要打的非免疫规划疫苗。

北京市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长陈秋萍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将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进行过一个分级,分别是极高度优先推荐、高度优先推荐和优先推荐使用,其中,肺炎球菌性疾病和疟疾是被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来预防的疾病。

并且,基于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风险以及疫苗的保护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全球各个国家都应该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纳入到免疫规划中。“目前为止全球有多个国家已经将该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中。”陈秋萍介绍,央视新闻也提出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宝宝最优先接种的一个非免疫规划疫苗。

观点三

[夏天哪来的肺炎,等秋天再接种]

免疫规划科长:6周龄即可接种

有的家长认为,肺炎秋冬才会有,夏天不会得,因此在夏天无需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针对这样的说法,陈秋萍指出,肺炎并非秋冬专利,全年都可能发病。因小宝宝自身免疫力低,当接触到携带病菌的人时,可能会感染,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因此应该全程接种,尽早保护。

“在宝宝6周龄时就可以接种。”宋新提醒,宝宝从出生开始到6周龄的时候,其肺炎血清的抗体是逐渐下降,低于保护性水平的。在宝宝6周龄时,携带的肺炎球菌的量很小,等过了2月龄,其细菌的定植量逐渐增加,这时再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及早进行接种,6月龄前完成基础三针接种,12-15个月龄完成加强针接种,给宝宝更好的保护。

但如果超过了6周龄,是不是就不能接种了?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聂慧瑶解释,根据我国最新预防接种专家的共识,宝宝在2月龄接种首针,6月龄前也可完成基础三针接种,就北京的专家意见来说,前三针基础针在一岁内都可接种,12-15月龄再加强一针,同样满足3+1全程接种。

观点四

[不出门不会被传染肺炎球菌]

儿科医生:并不一定

宋新解释,肺炎球菌隐匿在人体的鼻咽部,通过咳嗽、说话、打喷嚏等飞沫就可转播,成人抵抗力强,会携带细菌但不一定发病,但如果婴幼儿的亲密接触者携带病菌,其感染的风险还是较高的。

知名健康博主、儿科医生白衣奶爸指出,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些文件强调,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和85%的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更多的是发生于两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6-11个月龄的宝宝发生率最高。

医院儿科研究员韩颖进一步提醒,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同时因为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并且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很多抢救回来的孩子,也会留下终生不可逆的后遗症。她举例,曾经她就遇到一个小男孩,起初是感冒,后发病快,最终导致神经系统感染,虽抢救过来,但留下了不可逆的耳聋和智力受损,“非常痛心。”

“儿童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黄呱呱说,预防治未病才是王道,而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打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降低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病率的主要手段,同时它也能够有效地减少耐药菌株的扩散。

观点五

[为避免不良反应干脆不打疫苗]

儿科研究员:本末倒置

聂慧瑶指出,有的宝宝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都是轻微的反应,不用特别处理即可自愈。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一般一两天会自己消退,有的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等,也是常见的,一般不会超过三天就会自愈。

韩颖解释,孩子在打完疫苗后出现发热,是机体本身的一个免疫应答的正常表现。如遇发热家长不必惊慌,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常规物理降温即可,如超过38.5,可口服退热药,医院就诊。“打完疫苗后,常规观察三十分钟,家长们不要提前走。”她提醒,家长们切记不可本末倒置,因噎废食。

家长是否选择打某类疫苗,陈秋萍认为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是该疫苗所预防疾病的风险和危害;第二是疫苗的保护效果;第三是疫苗的安全性。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因为一点正常的不良反应,而做出不打疫苗这样的错误决定。

观点六

[不知道疫苗如何选,干脆不选]

儿科医生:应参考真实世界的数据

疫苗如何选择?不少专家都提到一个词:真实世界的数据。也就是说,该种疫苗在真实世界的应用效果。白衣奶爸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为例,该疫苗在国外上市已经超过了20年的时间,目前在我国也已经有接近万的宝宝接种过,这样的数据会让大家踏实放心,也足够说明疫苗的安全性。

同时,他也提醒,家长们在接种时,要多跟当地接种疫苗的社区卫生机构多沟通、多联系,尽早为宝宝做好全程规划选择,不要错过一些接种的时间。比如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满月的时候预约,6周龄的时候首针,半岁前基础三针,一岁后加强针,才是完整的3+1保护。

双倍的爱付诸行动童守健康

本次“双倍的爱付诸行动童守健康”父亲节准爸爸专场公益直播,由新浪健康和健康时报共同发起,辉瑞中国支持,旨在传递丰富的婴幼儿养育知识,促进科学高效育儿,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END

极目新闻记者刘微

美编刘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ckb.com/wadzz/16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