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病理病因 > 猪兽医临床的各种皮肤病细菌性 >
猪兽医临床的各种皮肤病细菌性
猪的各种皮肤病,是一类多病因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传染病损害,如葡萄球菌、猪丹毒、放线杆菌病、换死杆菌病、链球菌病、真菌性皮炎、圆环病毒继发性皮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寄生虫性皮肤病,如皮肤疥螨、吸血昆虫叮咬(蚊蝇虱)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猪湿疹、荨麻疹、饲料疹、药物疹等。神经新损害皮肤瘙痒病等。营养性皮肤病,如厚皮病、角化症等。皮肤病可引起猪生长阻滞、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如猪疥螨病、角化症等;也可引起仔猪急性大批死亡和种猪繁殖障碍,如渗出性皮炎、猪丹毒等。
仔猪葡萄球菌感染(渗出性皮炎、油皮病)
1、病因:葡萄球菌皮肤感染。
2、症状
多发于仔猪断奶期间,症状为皮肤潮红,猪形成点状到块状痂皮,严重的全身结痂,颜色为橙色到黑色,脱屑、瘙痒,发生此病仔猪精神状况差,生长速度受损,致残比例高。此病一般发生在卫生状况较差,消毒免疫不全面的猪场。
猪的全身像长癞一样,开始从耳朵长起,然后长至全身还有脚上。严重的皮肤上会出现溃烂,脱皮。皮肤有硬块。毛皱在一起。会发烧,体温41℃。3-7天死亡,未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50%以上。常发生于1-6周龄猪只。这种细菌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渗出性皮炎。其发生率并不高,死亡率通常为30%,有时高达80%,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粘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最为普遍的是四肢蹄上的创伤。急性败血性症是造成其死亡的根本原因。
3、治疗
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2.5mg/kg,1天1次,连用3天。
猪丹毒
1、病因
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性急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2、流行病学
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健康带菌猪之扁桃腺和淋巴组织均带有本菌,许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曾分离到本菌,因此它们可能即是本病的间接感染源。
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于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突然死亡。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
皮肤伤口的感染亦有报道,但不普遍。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有时候,年轻母猪亦感染。
3、临床症状与皮肤病变特征
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高热稽留。急性猪丹毒的而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
亚急性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现出疹块。通常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紫蓝色,压之不褪。
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本型以跛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急性病例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部分初期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多见,指压褪色,指去复原,病程3-4天,不死则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猪丹毒的典型病变是皮肤红斑与疹块。慢性猪丹毒患畜的几个关节可见非化脓性关节炎。其他内部器官有时出现梗塞,特别是心瓣膜炎症时。
4、防治基本原则:发病后应立即使用药物控制,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
4.1对发病猪立即使用注射给药。青霉素G肌内注射8-10万IU/kg,1日2次,连用3天;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肌内注射5mg/kg,1日1次,连用3天。
4.2对发病猪场全群混饲给药。每吨饲料添加复方阿莫西林,连续使用1-2周。
4.3猪丹毒疫苗预防。
皮肤型链球菌病
1、病因:猪链球菌
2、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皮肤型链球菌病常发生于断奶后仔猪、中猪和大猪。发病率在5%左右。
临床上表现有5种类型:全身性败血症、猪肺炎型链球菌、脑炎型链球菌病、关节炎型链球菌病和皮肤型链球菌病。
3、症状:皮下出现脓肿、皮肤出血、潮红、后期体温升高。若不治疗,发生败血症死亡。
4、治疗
4.1破损部位使用0.5%碘甘油(配制方法:取0.5g碘,1.5g碘化钾,加10ml95%乙醇搅拌溶解,用甘油定容至ml)涂抹。
4.2青霉素G肌内注射8-10万IU/kg,1日2次,连用3天;盐酸头孢喹肟注射液,肌内注射5mg/kg,1日2次,连用3天。盐酸头孢喹肟注射液,肌内注射2.5mg/kg,1日1次,连用3天。
坏死杆菌病
1、病因
皮肤受伤而激发坏死梭状杆菌感染,化脓放线菌、葡萄球菌等常起协同致病作用。坏死梭状杆菌病原特点:革兰氏阴性,小的成球杆状、大的呈长丝状,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用复红美兰染色着色不均匀;本菌为严格厌氧,较难培养成功。1%福尔马林、1%高锰酸钾、4%醋酸都可杀死本菌。
2、症状
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膝、蹄冠、肘节及蹄、乳房及尾巴的皮肤也可发生坏死病变。皮肤坏死病变部位覆以棕黑色痂皮。临床上表现有坏死性口炎、鼻炎、皮炎和肠炎。
3、治疗
3.1先将痂皮刮除,以双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0.5%碘甘油。
3.2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肌内注射5mg/kg,1日1次,连用3天。
说明:转帖请注明“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