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郑老师散文
《乡村百姓故事》特约作家:邓耘
郑老师中等身材,胖乎乎的脸蛋,目光炯炯,见人轻言细语。庚子之年,初冬时节,金菊正开,我们一行8人走进了湖北省“英山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杨柳中学“文明家庭”郑自茶老师的家。
她曾经是一位民办老师,自学,考试成为公立教师。她是杨柳中学把关英语老师。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她象是一条小溪,沁透学生的心田;象是一团火种,点亮学生理想和知识的萌芽。像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诗意和远方。
认识郑老师还得从大女儿读初中时的九十年代初谈起,她对学生疼爱有加。我的大女儿顺利考上师范后,也选择了英语专业,考了专业八级,这与郑老师当时的栽培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女儿在县一中实习前,暑假时,她还大胆地让我女儿热身,把班级让学生带,她却悄悄地在走廊上聆听。小女也是郑老师带的,学医,大学时英语考了六级。忆起两女读初中的岁月,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郑老师年参加工作,一直带初三,52岁以后才带初一初二。36年来,她带教了近三千余名学生,从山里走向城市的学生,彩梦者心底下仍记忆犹新。
吴泛老师带语文的,他和郑老师结婚后,恩爱有加,生了一个好儿子。她们的儿子考上黄高,后又考取了军校,现在在北京工作。面对有人问起她儿子的话桩时,她们很低调地回应。
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福祸夕。吴老师在杨柳镇新地打屋基时,因炮哑了,冒胆去爬,忽然一声巨响,把他推了好远,全身受伤、左手没了,一双眼晴血肉模糊。郑自茶听到电话后,心如刀绞。医院治疗,因病情严重,又转到武汉医治无效,自此他落下了终身残疾。公婆年迈,儿子才5岁,29岁的她是走还是留?她毅然选择坚守,用柔弱的肢体挑起了家庭和事业的大梁!日常事务她毫无怨言,细致入微地照顾身心俱毁的丈夫。吴老师也不甘示弱,身残志坚,为学校按时按点打钟,还能让带初三的妻子歇一歇,估摸着做些简单家务。
郑老师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业余学会了开车、拉二胡、跳舞、唱歌、打太极拳。闲暇,还把丈夫带上海拔米的安徽铜锣寨去观光。携手丈夫乘最长的索道,带上氧气登上了云南海拔米的玉龙雪山。在故乡还牵着丈夫的手登上了海拔余米的大别山主峰玻璃天台上留影;不畏山高路陡和荆棘丛生,携手丈夫到了海拔多米的牛背脊骨主峰云端。这些举动,明明就是一个健康人所做的事呀。因有些爱好相似,我的妻子和郑老师结缘,那次到牛背脊骨一行,让她们同阵姐妹们心底里好生感动。
一个春日的清晨,郑老师扶着丈夫从杨柳岸走来,只见吴老师仗着妻子的步伐大步流星地走着,充满了精气神。她这双闪亮的双眼不就是吴老师再生的双眸吗!
走近郑老师,被她自强不息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所折服,只有心理强大的人,才能培养出青出于蓝的学生来。当学生遇上坷坎时,悉心的安慰是最佳的良药,又象一位慈爱母亲的目光让新芽出彩。
(编辑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