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蒋露晰,任红宇,周海健,陈愉,邵祝军,秦天

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对CAP病原体的检测仍是难点。早期确诊CAP病原体,明确病因,进而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采取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病原学诊断的关键。本文对CAP病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CAP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的构成与耐药特点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人群和季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亦与当地CAP诊疗方案密切相关[2]。对CAP进行具体病原体检测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为止仅有50%的病原体能被检出[3]。对于细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CAP,目前临床医生仍以经验治疗为主,若早期抗生素使用不准确将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引起病原体耐药率上升。早期确诊CAP病原体,明确病因,进而早期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采取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则是病原学诊断的关键。为此本文对CAP病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下呼吸道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法:系病原学诊断的经典方法,也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认真规范的标本涂片报告对临床诊治意义重大。呼吸道分泌物可以直接涂片通过革兰染色镜检,此方法直接迅速,仅需30min就可获得结果,并提示是否存在革兰阳/阴性菌或球/杆菌感染,为临床早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合格痰标本涂片对培养结果有很好的预测效果,有研究表明合格的痰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达80.2%[4]。故注重痰标本培养前的质量评价可大大提高培养阳性率及结果的可靠性。此外通过细菌培养前标本涂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结合标本留取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初步诊断是哪一类细菌,并采取针对性培养与鉴定。可直接选用鉴别培养基和专用分离培养基接种分离培养,可大大缩短检测时间,避免培养的盲目性。Tramontana和Sinickas[5]发现CAP患者发病8h内送检合格痰标本,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47.1%),同样提示涂片镜检法在CAP诊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病原菌分离培养法:目前仍为主要的传统方法,被认为是确诊CAP致病菌的“金标准”[6]。培养法可以计算出细菌菌落数,对病原菌标本进行量化,从而区分是呼吸道定植菌感染还是来自口腔的污染。使用样本刷采样时,病原菌生长浓度≥CFU/ml;肺泡灌洗液采样时,病原菌生长浓度≥CFU/ml,气管吸痰术采样时,病原菌生长浓度≥CFU/ml,则提示可能是该种病原菌感染。但有研究表明,即使病原菌的增长量低于该阈值,也不能排除肺炎[7]。此外培养法是药敏试验的基础,通过药敏试验可以得出细菌的具体耐药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但培养法操作过程复杂,一些病原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苛责,需特殊的培养基才能生长,一些病原菌培养困难,培养时间长,临床多用下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敏感性不高,而血尿培养法的敏感性更低。此外部分患者在留取标本前已经使用了抗生素,影响培养法的检出率。下呼吸道标本中细菌数量和种类分布不均,取样产生的误差亦导致阳性率降低,由于口咽部的污染,痰培养可能出现假阳性培养结果,因此临床实践中应规范操作,在抗生素使用前取样应避免污染。目前培养法在临床实践中作用巨大,是临床检验科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检测的常规方法,此方法也是目前我国多个多中心CAP病原谱调查研究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2],同时该法对流行病学调查、疑难病例鉴定及公共卫生环境检测亦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3.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该法是将荧光素标记在已知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的方法,通过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及肺组织等标本的病原体抗原发现病原体。此法可快速(2~4h)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原体获得检测结果,即使已经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仍可检出病原菌[8]。如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嗜肺军团菌,特异性高达95%~%[9],但其敏感性却25%~75%[8],且需专业人员操作[9],由于交叉反应可能引起假阳性,因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临床上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测。

4.血清学抗体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是诊断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无痰无法进行培养及镜检的患者,以及不能或者不易在传统培养基中生长的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该法具有优越性。常用的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ckb.com/wazlyy/10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