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中医现代医学说
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属气生兰科草本植物,为石斛之极品。它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弱,强阴,久服厚肠胃”。意思是铁皮石斛味甘甜,性平和,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去湿除痹,降气,能够消除风、寒、湿邪等侵袭造成的多种虚弱症状。补益五脏,强健形体,滋阴。长期服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使人身体灵活,免力增强,延年益寿。
看似野草,但是我很有营养
铁皮石斛的主要活性成份为石斛多糖。铁皮石斛的三个多糖主要以甘露葡萄吡喃聚糖结构为主链,单糖以甘露糖和葡萄糖为主,三者的分子量差别很大。
铁皮石斛富含各类氨基酸。石斛中尤以铁皮石斛为最,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5%,同时铁皮枫斗含一种儿童必需的氨基酸:组氨酸。
铁皮石斛(枫斗)含有的生物碱在不同的品种中,也是不同的。主要有倍半萜类石斛碱,苯酞吡咯烷类石斛碱,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等。
铁皮石斛(枫斗)中还含有联苄,菲类,酮,酯类等化合物。这些物质有不同程度的抗突变,抗肿瘤活性,如毛兰素。还有活血化瘀,抗血栓等作用,如滨蒿内酯。
铁皮石斛(枫斗)中还含有比例很高的植物纤维水份和其它有效活性成份。
中医说《神农本草经》(秦汉时期):“味甘,平,五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
《名医别录》(公元~年):除了摘录《神农本草经》记录内容外,还增加了“益精,补内气绝不足,平胃气……”
《本草纲目》(公元年):“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轻身延年。”
《本草纲目拾遗》(公元年):“清热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力气。”
《中国医药大词典》(陈存仁):“石斛能清胃生津,胃、肾虚热者最宜……”
《中国医学大辞典》:“养胃阴,除虚热,对胃略能促进胃液,帮助消化之不足,至肠能刺激肠蠕动,且能制止其吸收能力,故能使积粪排出,乃作健胃强壮药。”
《中国药学大辞典》:“若老人虚弱,胃液不足而不宜太寒者,则石斛为佳……”
现代医学说铁皮石斛是我国久享盛名的名贵常用中药,具有药用和保健作用,据测定,石斛茎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多糖、氨基酸及淀粉等,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明目强身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斛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治疗白内障等作用,因此,石斛在临床上及中药复方中被广泛应用。
1、滋阴润肺(肺病)石斛能养肺胃之阴,清肺胃虚热而止烦渴,滋阴生津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因肺部燥热所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喉疼痛等症状。
2、养胃生津(肠胃疾病)铁皮石斛为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可“久服厚肠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介绍铁皮石斛,味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3、清热明目(肝病)清代名医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强调铁皮石斛功能是“清胃除虚热”,中医中的“阴虚热盛”症尤佳。
医院以石斛配合麦门冬、白芍药、太子参等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疗效的同时,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对肺炎双球菌的感染及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铁皮石斛能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目失所养而致视物昏花,常与枸杞子、菊花、决明子等益阴养肝明目药同用,效果显著。
4、强筋健骨(肾虚)在中医本草著作中,有铁皮石斛壮筋补虚、健腰膝、怯冷痹的记载。铁皮石斛同“六味地黄丸”一样,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
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轻身延年”的上品药之列,称能滋养补益,宜于久服,提高免疫力的同时延年益寿。
5、养阴生津,防治糖尿病(消渴症)我国最早的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敬称之为“灵兰”,确认铁皮石斛能治“消渴”(即糖尿病)。
《本草再新》记载:“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经肾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现代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其发病机理是肾阴虚、肺胃燥热,以气阴两虚为其根本点,铁皮石斛能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润燥,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6、抑制肿瘤,防癌抗癌作用临床实践证明,石斛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提升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