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疾病危害 > 一场来势汹汹的肺炎,让我成了惊弓之鸟 >
一场来势汹汹的肺炎,让我成了惊弓之鸟
春节里某一天,小少年大概受了凉,白天鼻涕流流,晚上便开始咳嗽,短短一天一夜就咳得频密且痰音深重,与以往感冒时缓慢发展的病程很不同。
于是,我那颗刚刚放松下来的心,又揪上了。显然,二十多天前那场来势汹汹、持续数日的肺炎,把自以为还算能比较淡定从容应对孩子生病的我,变成了一只惊弓之鸟。
这一次,不容一丝迟疑,开始咳嗽当晚就给小少年吃了家里常备的沐舒坦,临睡前觉得不踏实,又给他吃了肺炎期间医生开的止咳化痰药。然而,第二天发现咳嗽明显加重了许多,一阵阵带着喘音的咳,跟之前肺炎时几乎一模一样,医院看急诊。急诊科医生诊断为咽部发炎,肺上暂时无碍,建议吃药观察。但我还是担心,怕像上一次那样保守治疗控制不住病情最后只能输液、雾化、脉冲、吃药马力全开,所以和医生商量后,当即狠下心按住小少年做了一次雾化。一天后,咳嗽仍无半点减轻,心有余悸的我实在坐不住,医院,直到那位医生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非肺炎,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回到家按时按量给小少年喂药、密切观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所幸,频密地咳了三天之后,咳嗽便明显稀疏了。至此,才终于敢相信:哦,这一次,只是感冒而已。
放下悬了好几天的心,回想这次感冒历程,从开始流鼻涕、咳嗽到症状基本消失,刚好历时一星期。期间我的担忧程度及应对方式,是我以前绝对不会有的。其实,小少年长到两岁多,连感冒次数都屈指可数,最长一次感冒咳嗽持续半个月之久,我都能比较淡定地应对,止咳药都几乎没给他吃,让他的小身体自己去战斗,最后为了让家里医院验血排除肺炎。而这一次,明知即使普通感冒尚且需要至少一星期才能好起来,我却依然急着求医问药试图控制咳嗽,就是因为,年伊始那场来势汹汹的肺炎给我留下了太大的心理阴影,也在很多方面冲击了我的育儿观。
本不想再回首那段经历,但又觉得抛开小少年所受的苦痛,尚有一点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以便日后参考。
「肺炎来袭!」
阳历新年第一天晚上,小少年开始咳嗽,隔日便咳得频密,痰音深重,因为精神不错,并没多想,以为就是初回重庆,不适应湿冷的冬天感冒了而已,给他吃了两次沐舒坦,便等着像以往一样很快自愈。没想到这一次沐舒坦完全失去了作用,接连三天越咳越厉害,痰音也越来越重。犹豫再三,才冒着交叉感医院。医生听完肺音便判断肺部有感染,建议输液治疗。出于对输液本能的谨慎或者说抗拒,我们又找到了另外一位儿科医生。参考肺音和验血结果,他诊断为病毒和细菌交叉感染,尚属轻度,因此建议先吃点头孢类抗生素看看效果。很遗憾,连吃两天抗生素之后,咳嗽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甚至偶尔咳到干呕、大喘气,医院。这次,医生听完肺音就告知我们,病情有所加重,建议雾化或输液治疗。依然出于对输液的谨慎,加上我仍抱着一丝侥幸,便决定还是先只做雾化。小少年对雾化十分抗拒,每次三个大人摁得满头大汗才勉强完成,而医院门诊部小小的雾化输液室里人满为患,惨不忍睹。1月7日,在增加服用抗生素并做了两次雾化后,再次看医生,被确诊为支气管肺炎,建议住院接受连续的输液加雾化治疗。这一次,医生的诊断如一纸判决,让我没了挣扎的余地,只有忍痛带小少年办理了住院。
接下来,便是七天漫长磨人的昏暗时光。小少年被按在小床上做皮试、在额头上扎针的时候,我咬着牙安慰挣扎哭喊的他,眼泪却不争气地掉下来。那个时候,我自己其实也被重感冒折磨得耳闷头晕昏昏沉沉,可已无心自顾。住院第一天,因为没有空余床位,一切检查、治疗都在护士台和病房外走廊来回辗转完成。傍晚,当折腾累了的小少年靠在妈妈怀里睡着了的时候,看着立在旁边冰冷的输液器材,和一滴一滴缓慢又沉重地掉落下来的药水,我的内心真是崩溃无力。一天下来,只觉,世上才一日,医院如千年。而离出院,最快也要七天。
度过了最折腾的第一天,后面的治疗慢慢规律、从容了一些。不过住院期间每天的治疗,真没少让小少年吃苦头:每天三次输液,用时四五个小时,想着方地让他配合,固定输液管的胶布在头上缠了一层又一层,一大圈头发粘在一起,出院后十来天才彻底清洗干净;每天两次雾化,直到最后一次,都是在他全力哭喊抗拒过程中完成;每天一次穴位贴药脉冲,二十分钟里各种想要拿掉“背上那个东西”;唯有水果味的“糖水”每次都欣然喝下,还不忘感叹一句:“啊,真好喝!”
孩子似乎总是聪明又健忘,疼的时候哭天抢地,疼完立马雨过天晴,真是既可怜,又可爱。当然,他小小的身体其实记住了很多东西。医院的那些天里,医院大门口,小少年就可怜巴巴地靠在妈妈身上哀求“不要去那个地方,不要去那个地方”,只是神情和声音都透着深深的无力感。每次坐在病床上玩得好好的,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走过来,立马眼泪汪汪往妈妈怀里钻。直到住院的最后一两天,才终于在护士换药和医生检查的时候不哭了,却也屏着、憋着,神情紧张,医院的时候,才又兴高采烈地跟护士阿姨说再见。
「我的育儿观,这样被冲击」
在应对孩子生病、培养孩子习惯等方面,通过零零散散的学习、了解,我尚有一些想要坚持的小原则。但果真到了孩子生病的时候,才发现,只要能让他恢复健康,只要能让他顺利接受治疗,怎样都可以。这种时候最大的原则,就是忘掉原则。健康面前,别的都成了浮云。
比如不轻易使用抗生素,这在肺炎面前几乎是第一个要被打破的原则,没有挣扎余地。
比如不轻易输液,可真到了吃药和雾化给药都不见效的时候,输液变成了必然的选择,甚至是最后的希望。
比如不让他害怕医护人员。之前陪他读书的时候,会努力让他对医生和护士建立信任和好感,医院反复折腾下来,他的身体感受最直接地告诉他,医护人员好可怕,会扎手指让它流血,会按住他在头上扎针,会用一堆可怕的机器“弄疼”他……为了保护他额头上的留置针,我们甚至要搬出医生护士来震慑他,让他不敢乱抓乱碰。
又比如不主动让他看电视。小少年几乎从来没有机会看电视,家里人都是趁他睡觉才会看上一会儿。可一住进病房,电视机里正放着动画片,小少年自然被吸引了。刚开始我们还会拉上帘子哄他读书让他没机会看电视,可输液时间太长他会越来越不耐烦,各种方法用尽,最后不得不主动“勾引”他看电视。这样,挂着泪珠的小眼睛立马就定住了,整个人就开始呆坐了。
现在回头来看,打破这些小原则,都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回归正常之后,依然还是要继续坚持的。纵然小少年最后折腾了一圈尝尽了所有的治疗方式,但我仍觉得,结合医生意见的前提下先保守治疗再火力全开还是对的,虽然事后看来容易觉得延误了病情,但每个孩子体质不同病情也不一样,有时候真的不需要用最后那一招。小少年的小表妹与他差不多时间开始咳嗽,医院的时候,医生也说肺上有感染,程度还比小少年严重,可小姑娘吃了抗生素做了几次雾化就好了,并没有到需要输液的地步。
总之,小少年这场肺炎,对我影响真是不小。首先,有了一些血泪教训:
1、肺炎疫苗还是应该尽早接种。早在小少年半岁多的时候,我考虑过带他接种肺炎疫苗,当时被告知上海各社区防疫站都已经没有了。后来医院还可接种肺炎7价结合疫苗,但价格昂贵,跟一些妈妈朋友讨论下来,决定还是孩子两岁后直接接种肺炎23价多糖疫苗。可惜,时间长了竟忘了这件事。现在来看,虽然不知道小少年这一次肺炎的具体致病因素,同时肺炎疫苗也只能预防一部分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但在有更好预防办法前,接种肺炎疫苗仍算得上明智的选择。反正我已经决定回到上海就着手此事。
2、不要轻易挑战孩子的适应能力,不要突然将他置于一个比他长期生活的地方更加恶劣的环境里。小少年出生长大在上海,这是第一次回重庆过冬天。山城冬季湿冷的天气连土生土长的我都已经无法适应,近几年每每冬天回来都要得场重感冒,更别说抵抗力还不够强大的小少年。此外,日益严重的雾霾,也加剧了对健康的威胁。决定回来之前有过犹疑,可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挑战他的适应能力了,然而回家两天就病了,真是后悔晚矣。
教训很深刻,自然会放在心上。不过,心态的平复大概就如抽丝般需要时日。因为知道小儿肺炎容易复发,肺炎之后每每听到他咳嗽就心头发紧。就像春节期间那场感冒,他一开始咳嗽,我就慌了神,随着症状急剧加重,便几乎丢掉了所有的护理知识与经验,急急忙忙求助于医生。
涉及孩子健康问题,往往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母亲的责任之重、任务之艰,只有一边经历一边修炼吧。
「病中小少年,一样棒棒的!」
在被肺炎折磨的时日里,小少年的表现令妈妈心疼又骄傲。
在他恐惧哭闹的时候,只要妈妈抱着他让他把头靠在胸口,他便会立刻闭上眼睛,安静乖巧地听妈妈一遍遍轻唱摇篮曲。这和平时那个喜欢自己奔跑极少愿意让大人搂抱的小少年很不一样。而另一个有效的转移注意力、平复情绪的方式,就是给他读绘本。病中时日,妈妈真的看到了他对阅读的喜爱。每当看他一个人坐在病床上读书,总会有种错觉,小少年并没有生病,看,他读书的样子还是那么专注、享受。每天晚上结束最后一组输液和雾化回到家,一洗完澡也会立马要求爸爸妈妈读书,一边喝奶都要一边听妈妈读故事。而每天这个时候,就觉得白天里他经历的那些折磨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不好的东西,他依然是我的快乐小少年。只是结束了一天的折腾还是太疲惫,往往伴着书喝完奶就秒睡了,一改往日需要至少半小时哄睡的常态。
生病的过程,小少年也在迅速成长。第一次看医生时,听肺音都害怕抗拒,前几次做雾化要三个大人按着他,全程哭得撕心裂肺,输液做皮试、吸痰、扎针的过程又怕又疼挣扎哭喊。一边心疼,一边不停地给他做心理建设。慢慢地,终于愿意平静下来配合医生检查和护士换药,看他噙着眼泪撇着嘴巴努力的样子,妈妈既心酸也骄傲。记得住院的第六天,医院输液、做雾化,小家伙从车上下来竟没有要求回家,而是有模有样地把两只小手插在外套口袋里,迈着轻快的小步伐径直走进住院部大门,穿过大厅来到电梯口,笑眯眯地站在妈妈身旁等电梯,随后又自己走进电梯,利落地找到了输液的房间和小床,还要求妈妈抱他坐到床上看书。不知道是不是身体状况明显好了的缘故,他竟一下子呈现出大孩子的模样和风范,让妈妈吃惊不已。医院回家,小少年抬头看到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欢欣无比地望着天空说:“月亮婆婆,可乐不咳嗽了,你送我一块小小的月亮石吧,就像小兔子那个一样!”真的,越是这样的时候,妈妈越为你感到骄傲。
在他生病的这些日子,尤其陪他一点一点经历住院治疗期间,我的心里焦灼之余,也尚有一点微弱的希望,即盼着他经历过这些苦痛,免疫力变得更强大。期间也有朋友劝慰我,说孩子每次生病,好了之后会突然长大一些、懂事一些。他住院期间的一点点转变,大概就是一个懂事的过程吧,只是也说不上是好是坏。
从前他是懵懂无忧的少年,如今病了一场,也算知道了人间尚有疾苦。这大概也算一种成长。
春节倏地就过完了,小少年的一场感冒冲淡了这个“年”的味道。
回首农历年,总体来说过得平静安稳,偶有狗血和不如意,但年末小少年这场肺炎算是最让人糟心的了。所幸当时觉得再难,也总会过去,而事后再看,只能感叹,时间真的是最好的药,可以抚慰和淡忘绝大多数的痛。
如今小少年感冒也基本好了,生活终于又回归到正常。就把糟心的都丢在猴年吧,祈祷鸡年一切平安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