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疾病危害 > 婴幼儿中耳炎到底怎么得的 >
婴幼儿中耳炎到底怎么得的
最近,嘟噜嘟妈妈的直属上司的女儿得了中耳炎。
我很是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我只听过我妈妈说,
她自己以前游泳耳朵进水得了这个玩意儿。
为啥婴幼儿还得这个?
为了找到原因我查了好多文章还有图例,
终于我搞清楚了原因。
由此,也想分享给各位爸爸妈妈。
1.中耳炎到底是怎么得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成人内耳和婴幼儿内耳形状的图片。
左边是婴幼儿,右边是成人。
你会发现,婴幼儿的耳管比较短,而且呈水平状,有一点鼻涕就特别容易淹过来,也很容易停留。
而成人的耳管比较长,而且是斜的,鼻涕不容易“爬”上去,即便是漫上去了,也很容易退下来,所以成人是不太容易得中耳炎的。
因为这种构造,中耳炎是3岁以下儿童最容易得的第二大疾病(排第一的是感冒),美国的统计是这样的:一岁以下的婴儿有一半都得过中耳炎,3岁以下的孩子,有六分之五都得过中耳炎。所以呢,我直属上司孩子就是这样中奖的!
三岁之后,随着耳管构造开始成人化,孩子就不太容易得中耳炎了。
2.那难道不能提前预防中耳炎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
1.预防感冒。
它是中耳炎的诱因,这样没有感冒就不会有鼻涕倒流的事情发生啦。另外要注意接种疫苗,譬如Hib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都可以有效的预防儿童中耳炎。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也很有必要。
2.母乳喂养。
据统计,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以前,几乎不会得中耳炎,奶粉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婴儿中耳炎的风险高出70%,母乳中的抗体会帮助婴儿有效抵抗病菌侵袭。
3.尽量不要躺着吃奶。
理论上,平躺着吃奶,奶水到了咽喉会容易横流到耳管里,容易引起中耳炎。
其实关于这件事,母乳躺着亲喂问题不是很大,因为母乳的吸吮方式是不在嘴里堆积,直接咽下去了,而且母乳里有抗体,不太容易滋生细菌。
但是吃奶瓶就不一样了,配方奶容易停留在咽喉部,没有抗体,还特有营养,从耳管里过一遍,就变成细菌培养基了,所以还是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瓶,尽量斜靠着喂。
当然,不是躺着吃奶的宝宝就一定会中耳炎,只是风险更大一些,有些宝宝天生就不太容易得中耳炎,也可以不那么讲究。
4.远离二手烟
这个应该是众所周知了吧,如果家中有人吸烟,那么儿童中耳炎发生的概率会增加37%。如果母亲吸烟的话,儿童中耳炎概率更高,会增加62%。
二手烟雾好像会抑制宝宝的免疫系统,使中耳炎风险大大增加,即便让宝宝只是一两天处于烟雾缭绕的地方,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让宝宝尽量远离二手烟吧。
5.防止耳朵进水
其实这个严格来说算不上需要预防的事情,耳朵就算是进点水也无妨,因为有鼓膜拦着呢,只有鼓膜破裂了,才会因为进水导致中耳炎。
而且,如果不潜水的话,水是不可能被闷在耳朵里的。平时洗澡洗头什么的,进去一两滴水很快就风干了,也不用过于敏感。
如何在已经感冒的时候预防鼻涕原因的中耳炎?
1.注意鼻涕的清理:用海盐水和吸鼻器。滴一些海盐水到宝宝鼻孔,稀释鼻涕,稍等片刻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来。海盐水是无副作用,可以一天多做几次。吸完通常会舒服点,嘟噜嘟小时候也曾经被我传染过一次感冒,当时鼻涕很多,医院用仪器给他吸了,回想起来他当时被吸的那个声音吓到了,哭了起来,但吸完了整个人和刚刚啥事没发生过一样。哈哈哈哈。
2.躺睡下来时,床垫垫高。宝宝平躺时,鼻涕容易倒流,影响睡眠,也防止鼻涕倒流到耳朵里从而引起中耳炎。可以在睡前将床垫垫高,会有所缓解。额外提一句,千万不要用枕头或者用毯子垫高,会有睡眠窒息的风险。正确做法如下图
3.怎么判断我的孩子得了中耳炎?
以下三点,是中耳炎的主要特点
1)耳朵痛
如果是孩子会说话了,他会明确的告诉大人,他的耳朵痛,如果宝宝很小,还不会表达自己,他一定会因为疼痛而大哭大闹,比平时哭得多得多,而且可能会伴随着揪耳朵的动作。(当然,如果宝宝在精神状态很好情况下的揪耳朵,麻麻们可以放心,不会是中耳炎,中耳炎是会很痛的,很多宝宝只是爱抠耳朵揪耳朵玩。)
2)发烧
升高体温也是一种对抗病菌的免疫反应,所以中耳炎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发烧,但是和痛感不一定同步,有可能发烧之前就开始疼了,也可能暂时没有痛感,却已经开始发烧。
3)经常在感冒或者鼻窦炎之后发病
因为感冒和鼻炎才会产生鼻涕过多流入耳管的情况,所以感冒中后阶段是中耳炎高发期,如果宝宝感冒了一周左右之后,突然表现异常,哭闹严重,要记得检查耳朵。
还有一些中耳炎导致的症状,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
? 食欲减退:耳朵感染会让宝宝在咀嚼和吞咽的时候感到很痛
? 睡眠困难:平躺会加重耳朵的疼痛
? 腹泻或呕吐:导致耳朵感染的病菌也可能会影响肠胃
? 脓液流出:脓液流出说明鼓膜已经破裂,只有极少数宝宝在鼓膜破裂的时候不感觉疼痛
? 气味:耳朵会飘出非常难闻的恶臭
? 听力障碍:中耳的积液会影响听觉的敏感
? 平衡感变差:耳朵也是人体的平衡器官,如果出了毛病,平衡感也会出问题
4.国外医生怎么治疗中耳炎?
大多数的中耳炎其实是可以自愈的——发现这件事的时候我自己也很震惊——只要免疫系统战胜了病菌,耳管解除了堵塞,中耳的粘液回流到鼻子或者喉咙,中耳炎就不药而愈了。
鉴于北美医生对于抗生素的谨慎态度,符合以下情况的孩子,很可能得到和我们果果一样的待遇——回家吃退热止痛药继续观察48-72个小时。
? 6-24个月之间,只有一只耳朵轻微疼痛,并且发烧39度以下
? 2岁以上,有两只耳朵轻微疼痛,并且发烧39度以下
美国儿医学会(AAP)对于下面三种情况的中耳炎小患者,才会考虑用抗生素。
? 小于6个月的婴儿,因为免疫系统还比较弱
? 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如高烧(39度以上),出汗,萎靡,心跳加快等
? 2岁以下,两只耳朵都有感染的孩子
之所以对抗生素这么谨慎,有3个原因
? 容易让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 抗生素会杀死肠道里的好细菌,导致宝宝拉肚子
? 引起中耳炎的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病毒,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
如果宝宝因为中耳炎用了抗生素,一定确保用满一个疗程(大都是7天),哪怕宝宝已经明显好了,也要继续服用直到疗程结束,这样才能确保致细菌全部杀死。少量的抗生素只会筛选出有抗药性的细菌,下一次再用这种抗生素就不太灵了。
如果宝宝用了抗生素,病情依然没有在48-72个小时内好转,医生会考虑换一种抗生素。
另外,搜了以下国内的网页,发现很多文章都提到治疗中耳炎要用外用滴剂,一般是抗生素+类固醇药物的混合。
这种疗法是要分情况的,大多数中耳炎只是中耳积液导致了疼痛,鼓膜还没有破裂,这个时候往耳朵里灌药是没有用的,还有鼓膜挡着呢,药物是进不去中耳的。
只有当那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鼓膜破裂,脓液流出的时候,才会用到这种疗法,也需要把耳朵里的脓液全都清洗掉并且吸出来,再滴药,药物到达中耳,才有效果。
所以孩子吵耳朵疼,医院看看到底是到什么程度,别着急往耳朵里灌药。
最后,
但愿这篇整理后的育儿文章能帮助到你们。
越来越多的妈妈希望我能一直整理育儿知识下去,
千呼万唤拦不住,再也不能懒了。
这里是嘟噜嘟育儿,我是嘟噜嘟妈妈。
和我一起共同进步学习育儿知识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