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疾病治疗 > 莫匹罗星软膏预防和治疗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 >
莫匹罗星软膏预防和治疗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
莫匹罗星软膏预防和治疗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使用建议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广泛使用,烧伤以及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逐渐增加,其中以甲氧西林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报告,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由年的27.5%上升到年的61.6%。加之烧伤及其他慢性创面血液循环差,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很难产生控制局部感染的最佳效果,选择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甚为重要。
理想的创面外用抗菌药物应具备以下特点:
(1)抗菌谱广,不易导致耐药菌、厌氧菌和真菌生长;(2)容易渗透到焦痂深部;(3)药物经创面吸收少、毒性低,能迅速排出体外.无积蓄作用;(4)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5)使用方便,易于清洗,局部无刺激。
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四)是以莫匹罗星为主药、聚乙二醇为基质组成的水溶性软膏,适用于皮肤细菌性感染的治疗。由于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独特,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不易诱导耐药。研究表明,莫匹罗星软膏对革兰阳性球菌特别是MRSA高度敏感,对部分革兰阴性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等)也有一定杀菌作用。莫匹罗星能快速渗透皮肤,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后2h可渗入烧伤焦痂1.5mm。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质量分数2%的莫匹罗星抑菌活性可维持到用药后24h。该药全身大面积使用时吸收率低,安全性较高。在一项健康人试验中,用质量分数2%莫匹罗星软膏一次性涂抹占体表面积70%一80%的皮肤(约含原药3g),8h后未检测到全身吸收量(参见药品使用说明书)。
目前,莫匹罗星软膏在国内外应用广泛,被公认为符合期望标准的外用抗菌药阳。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在《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莫匹罗星软膏是最好的局部抗菌药物(A—I级)。年欧洲发布的MRSA感染治疗和预防指南认为,在英国很少出现对莫匹罗星耐药的细菌,可用于皮肤、溃疡以及血液透析导管插管部位、矫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颁布《中国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共识》: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是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的抗菌药物应用国际大会将莫匹罗星软膏确定为对人类重要的抗菌药物。
2现状
深度烧伤治疗后期常常出现难以愈合的残余创面,顽固感染(如MRSA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MRSA感染可以造成移植皮片溶解、已愈合创面再次破溃并经久不愈。临床研究表明:莫匹罗星软膏在烧伤新鲜创面、慢性肉芽及残余创面、创伤创面、褥疮和糖尿病溃疡等创面的预防和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创面愈合,且耐受性好。可用于不同烧伤面积(2%一92%TBSA)的成年患者和患儿。但对于莫匹罗星软膏在烧伤
治疗中的应用面积、应用时机和应用方法,尚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大于20%TBSA烧伤创面同样可以使用,也有持相反意见者;就应用时
机而言,有学者建议选择在烧伤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早期使用,亦有主张用于晚期肉芽及残余创面者;另外,关于褥疮、糖尿病溃疡和创伤等创面的使用方法也不统一心。
3推推荐意见
本推荐意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有关烧伤、创伤、褥疮、糖尿病足创面和慢性溃疡应用莫匹罗星软膏的临床研究。莫匹罗星软膏的应用情况,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表进行分级推荐。
3.1使用适应证及使用时机
预防烧伤创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尤其是溶痂期或污染较严重的烧伤创面。(B级)
预防烧伤创面植皮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D级)
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烧伤创面、慢性肉芽创面及残余创面。(B级)
预防外科手术切口、导管创口的感染,治疗外伤感染。(B级)
治疗褥疮感染。(D级)
治疗糖尿病溃疡和其他慢性创面感染。(B级)
3.2使用方法
3.2.1烧伤创面
3.2.1.1一般创面制备莫匹罗星油纱:将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或搓揉于油纱上备用,或将油纱浸入莫匹罗星溶液(每克莫匹罗星软膏用2mL生理盐水溶解)备用。(B级)
莫匹罗星软膏用量:无明确推荐剂量,视患者病情而定。用量较大时,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B级)处理方式: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溶液清洗创面,将莫匹罗星油纱覆盖其上;也可以用莫匹罗星软膏直接涂抹创面,敷料包扎固定。不宜包扎或固定的部位,只需覆盖莫匹罗星油纱半暴露。每天换药1次。对于渗出较多的创面,每日换药2次。(B级)
3.2.1.2感染创面可酌情增加莫匹罗星软膏用量,方法同上,每天换药1次。创面渗出较多时,应增加外敷料厚度。有报道在15%TBSA烧伤创面连续用药6d,未观察到肝肾等毒性反应。(B级)
3.2.1.3肉芽创面或残余创面依据有无创面感染确定莫匹罗星软膏用量,使用方法同上,换药频次视创面感染情况而定。(B级)
3.2.2其他创面
3.2.2.1创伤在手术切口、引流导管出口处,均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厚度1—2mm,清洁纱布覆盖。每日1次,连续7d以上。感染伤口可
视患者病情调整疗程。换药时遇有渗液,清除分泌物后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B级)
3.2.2.2褥疮常规消毒创周皮肤,生理盐水清洗后在创面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厚度2mm、每日3次,严重者夜间加用1次。避免受压,敷料覆盖固定。(D级)
3.2.2.3糖尿病溃疡(伴有脓腔形成)等慢性溃疡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溃疡面及周围均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用纱布覆盖创面;如有脓腔形
成,可以将均匀涂抹莫匹罗星的纱布填入伤口,每次。视病情调整疗程,通常l一5周。(B级)
4不良反应及处理(B级)
局部烧灼感,发生率小于10%;偶见局部瘙痒、红斑、针刺感、干燥,发生率小于1%,一般不需停药。全身过敏反应非常罕见。出现严重全身性过敏反应时,应停止使用并清洗创面去除药膏。
5注意事项(B级)
(1)有中度或重度肾损害者慎重使用。(2)治疗7d若没有临床疗效,请重新进行评估。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沈阳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