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索道 > 索道发展 > 纪实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双手紧紧抱着石像, >
纪实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双手紧紧抱着石像,
“这就是我爸爸!我想爸爸,我要抱爸爸!”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双手紧紧抱着石像,含泪说想爸爸,久久不肯松手。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她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位英雄。大家纷纷心疼眼前的小女孩,也对石像的表达了真诚的敬意!你知道石像是谁吗?
小姑娘才三岁,不是很能记事的年纪,却一见雕塑就认出来是自己的父亲。她跑上去紧紧地抱住“爸爸”不愿松开,她已经很久没见过爸爸了。
这尊雕像的原身叫张小林,不止小姑娘把他当爸爸,很多小朋友也把他当爸爸,他们非常尊敬他,他是大山深处的慈善家。
张小林本来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他爱好很多,经常在国内开着车到处跑,走到哪儿算旅游到哪儿,沿途还会用手机拍下几张作为旅行照记录。一次,张小林开车去丽江,谁也没有料到,此行会改变张小林的人生轨迹。
到了目的地,张小林注意到了正在干活的人影,他停下车仔细看了看,那只是一群八九岁左右的小孩,这些孩子衣服老旧,满脸泥巴,每个人都很单薄,身体里都抱着一大堆木柴,从远处看,他们佝偻着腰,小小年纪就挂着有负担的沉重脸色。
张小林就这样看着。三月份的云南气温还是低,看到小孩们穿得很少,张小林不禁心疼。他是个想做就做的人,他赶紧从车上下来,取出一些食物分发下去,又从兜里摸出一些钞票,给了每人一百块钱。
小朋友们惊住了,看着这个外来客,大家也能感觉到他的友善,于是也没有抗拒什么,只是用最朴实的话语说了一句“谢谢”。张小林突然就被这腼腆又真挚的善意打动了,看着他们贫穷的样子,他不禁红了眼眶。
张小林忽然想起自己可以号召大家的力量来帮忙。他掏出了自己的相机,说为小朋友们拍照留念。小朋友们觉得很新鲜,看到自己在照片上,他们甚至不明白为什么,因为他们没见过这东西。
匆匆相遇就说了再见,张小林回到了车里,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回去后张小林就将自己拍的图片发到了网上,并配上了一句“求各位帮忙”。
张小林的善意很快得到了回应。等他回到家时,惊讶地发现家里竟然有好多人寄来的快递,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的善意。
里面都是童装和一些小孩子的食物,张小林整理了一下,便高兴的带着物资又去了云南。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些小孩们的学校,张小林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似乎比他想的更糟糕。在那里,一天只吃一道菜,番茄鸡蛋汤!而且,这还是校长听说张小林要来专门准备的!往日里,只有在节日才能吃到!
张小林的眼睛又红了,他没有想到世上还有如此需要帮助的地方。张小林决定了,自己要为他们出一份力!自己要帮这些小孩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走出贫困。
后来,张小林经学校领导的介绍,去了凉山某乡村小学,那里的环境更为恶劣。
哈地村更是穷乡僻壤,条件也更差。它的运输很不方便,需要翻山越岭,滑索道;孩子们在这里唯一的一所小学上学,条件更是艰苦,甚至很多人都读不完小学。
而最大的难题就是水资源的匮乏。这里每人都不洗澡,一辈子只有出生,结婚,死亡有三次沐浴;人们穷困潦倒,生存条件很差,学校也很落后,教育更是谈不上了。
张小林见状,心中暗下决心。他要帮助这些孩子,帮助这里的村民。他要给这个乡村修路,修桥,修学校,引水!
此后,张小林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公益,他每日奔波在筹款中,衣服、鞋子、钱,所有捐助的东西他都收,因为这里的人什么都缺。张小林不但自己出,而且还从亲友那里借来资金,来资助这些学生。
不得不说他大爱大义,张小林为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把自己一家人从衣食无忧到勤俭度日,更是欠了一不少债,而这些债,都是为了给哈地村改善条件。耳当地的人们自然也记住了他这个大善人,对他永怀感激。
张小林为此劳心劳力,在他的协助下,四川凉山38所希望小学建成,还修起了6座桥梁,8个引水项目,凉山的孩子们比以前多了共多吨的生活必需物资。这里面有国家的努力,也有张小林不懈的付出。
然而世事无常,就几年时间,劳累过度的张小林被查出患有肝癌,全力治病。一直到死,病重的张小林都还在担心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他去世了,凉山的学校师生伤心不已,为他修建了一座雕像。
张小林永远被人铭记。看到他的雕像,他的女儿会紧紧抱住,她可能不知道自己父亲做过什么,有多伟大,但她会永远敬佩自己的父亲吧。普通人也心怀大爱,普通人也能无私付出,张小林年纪轻轻就去世,不一定是好人没好报,相反,可能就是上天看他太累了,才提早让他这个好人去休息。
你怎么看张小林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