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疾病危害 > 肺炎死亡人数比肺癌更多重症权威2大族群 >
肺炎死亡人数比肺癌更多重症权威2大族群
多医师都呼吁民众在流感季节来临前施打流感疫苗,并建议可同时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令肺炎死亡风险下降26%。那么到底肺炎有多可怕呢?
为什么肺炎会成为老人杀手?
造成长者容易感染肺炎的原因有吞咽功能受损、粘膜纤毛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和多种慢性疾病,只要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就属于肺炎链球菌高危险族群。根据研究指出,感染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成人,近五成会出现呼吸衰竭,其中又有41.7%发生败血性休克、38.4%住进加护病房以及25.5%的死亡率。
医生说明,从公共卫生观点来看,成人施打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提供群体保护,避免身旁的长者及幼儿感染肺炎;长远来看则可通过降低肺炎住院率来减少医疗成本。
流感季一般约从11月至隔年农历春节前后达到高峰,流感病毒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脑炎及心肌炎等,甚至导致死亡;且肺炎是流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但因为使用抗生素有其局限性,使得临床治疗越来越困难。
重症权威揭露肺炎治疗的“三大困境”
为什么临床肺炎治疗如此困难?医生表示目前面临的三大困境包括:
困境一:不易精准投药
医生指出,有6成的社区型肺炎病人难以确认致病感染源,令第一时间精准投药非常不容易;且因长者咳痰不易,通过痰液培养细菌时间也较长,临床上通常是依经验投药治疗,但治疗效果可能会打折。
困境二:抗生素进入肺部浓度低,影响治疗成效
治疗肺炎最普遍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进入肺泡内的浓度相较在血液中的浓度低,因此需使用更高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否则会影响成效。
困境三:肺炎链球菌多数对常见抗生素具抗药性
肺炎链球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12种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治疗的抗药性细菌之一,多数的肺炎链球菌对常见的第一线抗生素具有高抗药性。
曾有一名77岁男性病患患有糖尿病、慢性肾机能不全及肺阻塞病史,并有抽烟习惯。当时病患因咳嗽及微烧长达10天,变得倦怠、食欲差及呼吸有点喘,于急诊初步检查后发现严重肺炎反应,抽血检查结果为白血球超过2万、发炎指数超过20且血压/60mmHg偏低。所幸此名病患培养出的菌种对所使用的抗生素是敏感反应,但也因其有多重合并症,直至治疗20天后才不需使用呼吸器,并于1个月后顺利出院。
师建议:“2大高危险族群”更要打肺炎链球菌疫苗
医生补充,此名病患因肺炎破坏了肺泡组织而留下严重后遗症,让肺阻塞疾病更加恶化,走不到50公尺就会喘;提醒有慢性病史的成人或曾感染过肺炎人士,在流感季来临前要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链球菌疫苗以提升保护力。
目前国内核准上市之肺炎链球菌疫苗有二大类,分别为结合型疫苗(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PCV)及多醣体疫苗(Pneum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PPV),皆属不活化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分开不同部位同时接种。
13价结合型疫苗:含有13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23F)之荚膜抗原,为台湾婴幼儿常规接种疫苗,采2+1之3剂接种时程,于出生满2个月、4个月分别接种第1剂、第2剂(两剂间隔至少8周);年满12至15个月接种第3剂。
23价多糖体疫苗:含有23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1、2、3、4、5、6B、7F、8、9N、9B、10A、11A、12F、14、15B、17F、18C、19F、19A、20、22F、23F、33F)之荚膜抗原,2岁以下婴幼儿因对多糖体抗原的免疫反应不佳,故不建议使用。台湾核准接种年龄为2至49岁高危险群人士及50岁以上成人。
上文节录自《信传媒》“肺炎死亡人数比肺癌更多!重症权威:2大族群小心流感引发肺炎”,除内文另有说明,任何部分均不可视为本站/本公司作出任何陈述或引荐,其内容亦皆与本站/本公司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