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的药学价值
文章摘要
科学引用人药制剂技术,提升现有兽药制剂水平!
蜂胶是蜜蜂将从植物幼芽与树干上采集来的树胶,混入蜜蜂上颚腺分泌物,与蜂蜡、花粉等混合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和粘性的胶状固体物质。蜂胶是蜜蜂献给人类的一种最珍贵、最奇特的天然物质,被誉为“紫色黄金”、“上帝的恩赐”和“本世纪最伟大的天然药物”等。蜜蜂用蜂胶来修补巢房空隙,保持蜂巢内壁光滑,同时也用来防护、抵御病虫害和病原微生物入侵巢房,对内环境进行杀菌消毒,维持整个蜂群的健康。
01
蜂胶的理化性质常温(20~25℃)下,蜂胶为不透明固体,表面光滑或粗糙,一般呈灰褐色、黄褐色、棕褐色、灰绿色、暗绿色,极少数深似黑色。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味,品尝时有些许的苦涩味,略带辛辣味,舌、唇部位有麻痹感,咀嚼时粘牙。温度低于15℃时变硬、变脆、易粉碎;温度高于30℃时变软、有粘性和可塑性;温度达60~70℃时易熔化成为粘稠流体,并分离出蜂蜡。根据植物源的不同,蜂胶的密度有所差别,通常在1.g/cm3~1.g/cm3之间。蜂胶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02
蜂胶主要化学组成对蜂胶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的第一人是德国学者Kustenmacher,早在年,他就成功从蜂胶中分离并鉴定出肉桂醇与肉桂酸。随后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对蜂胶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各类蜂胶中已知的化学成分达多种。蜂胶的成分极其复杂,主要包括71种黄酮类化合物,19种萜烯类化合物,59种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化合物,24种酚类、醇类,17种醛与酮类化合物,25种氨基酸,50种脂肪酸与脂肪酸酯,6种甾体化合物,25种烃类化合物以及9种糖类化合物等。除此之外,蜂胶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和酶。
03
蜂胶的药学价值蜂胶极其复杂的组成成分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来自于不同植物源的蜂胶组成成分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化合物以及酚类、醇类等物质,只是由于植物源的差异,所含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有一定的差别而已。蜂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被广泛认为是黄酮类化合物,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萜烯类、有机酸类化合物、酚、醇、醛、酮类等化合物,都具有杀菌、抗氧化、抗癌、保肝等生理功能,例如:报道称C-二萜烯摧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尤其是对人的宫颈癌细胞和淋巴癌细胞摧毁能力强,并且适当浓度的C-二萜烯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定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咖啡酸、咖啡酸肉桂酯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二咖啡醇喹尼酸对肝脏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能保护肝细胞免受半乳糖胺、氯化碳、丙烯醇等毒素物质损伤。显然,蜂胶所具有的药理作用是其所含有的全部生物活性成分相互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①抗菌
对蜂胶抗菌性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年,苏联喀山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就首先证实了蜂胶的抗菌作用。美国科学家通过添加5%蜂胶乙醇提取物至血液培养基,然后在此培养基中接种20株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含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G++),肠内链球菌2株(G-),蜡样芽孢2株(G+),粘膜炎布兰汉氏球菌1株(G++),棒状杆菌1株,绿脓杆菌3株(G-),大肠杆菌2株(G-),肺炎克雷伯氏菌1株(G-),进行培养统计观察病原菌是否增殖。结果表明,蜂胶提取物可抑制全部革兰氏阳性菌,然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不明显,对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增殖仅部分抑制,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没有抑制。
国内科研人员杨更森等用蜂胶对主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以金银花、厚朴、黄芪、黄芩、大黄、黄连、连翘7种有抗菌作用的中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蜂胶抑菌作用效果明显优于7种中药。
研究者采用焦性没食子酸法,选用心脑浸液血琼脂作为培养基,焦性没食子酸的用量为0.9g/mL时达到最佳效果,使幽门螺杆菌的球形体仅为10%。结果表明,蜂胶各种溶剂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研究者就蜂胶对鸡副嗜血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mg/mL~5m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试验菌株具有完全抑制作用,终浓度为0.5mg/mL和0.1m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试验菌株具有部分抑制作用,终浓度为0.01m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试验菌株没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蜂胶中的抗菌物质主要为黄酮类和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损伤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胞组分的渗漏,破坏菌体结构,从而达到抗菌效果。
蜂胶不仅自身有很好的抗菌作用,还能与某些抗生素合用,提高抗生素抗菌活性,延长作用时间。蜂胶与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夹竹桃霉素、多粘菌素E和瑞氏托菌素等具有协同作用。
②抗炎
炎症是机体遭受外界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复杂生物反应,是机体消除有害刺激并开始愈合阶段的一种保护性途径。炎症反应过程中,活化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够通过使细胞膜脂质酸分解,使膜蛋白被破坏,并能使DNA受到诱发产生突变,对机体造成损害。内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产生潜在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在NO大量产生的情况下,会引起组织损伤。
蜂胶中的咖啡酸、槲皮素和咖啡酸苯乙酯等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具有抗炎作用,这些化合物能抑制髓过氧化物酶、NADPH氧化酶、鸟氨酸脱羧酶、酪氨酸蛋白激酶、环氧酶的活性,还有助于抑制前列腺素(PG)和白三烯的合成。PG和白三烯是由巨噬细胞合成的维持炎症过程的重要炎症介质,当合成受到抑制时,炎症反应得以控制。
蜂胶的抗炎机制十分复杂,有可能是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来发挥抗炎作用。研究者研究了蜂胶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造成的大鼠足跖肿胀两种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总体实验结果表明,中剂量的蜂胶抗炎效果明显,能够显著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效抑制角叉菜造成的大鼠足跖肿胀,并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的PGE2、NO含量和大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NO能通过舒张血管,形成水肿,增加炎症病理过程中的渗出,激发PG合成酶的活性等一系列作用来促进炎症反应,而蜂胶能明显抑制NO的产生,对小鼠血清中的PGE2和大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增多具有对抗作用,抑制各种酶的活性,减少PG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抗炎效果。蜂胶还有可能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分化来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者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炎症模型观察比较蜂胶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蜂胶醇提物和水提物均能够减轻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抑制足拓肿胀。通过测定大鼠关节炎渗出液中PGF2,IL-6,IL-2和IFN-γ含量,发现蜂胶液对炎症介质PGF2的异常增高和IL-6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IL-2和IFN-γ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③抗氧化
机体在氧化反应中部分氧产生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机体组织内氧化反应的产物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逐渐堆积,浓度过高时引起细胞和细胞器膜的脂类过氧化损伤,导致细胞膜功能丧失,细胞完整性破坏。许多机体衰老引发的疾病、癌症、放射性损伤、药物中毒和紫外线所致的皮肤老化都与体内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堆积相关。
研究者分别以甲醇、乙醇、氯仿、蒸馏水为溶剂提取蜂胶得到4种蜂胶提取物,测定各提取物的总酚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来评价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强弱。实验结果表明,蜂胶甲醇提取物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抗氧化性最强。
研究者采用D-半乳糖制作小鼠衰老模型,以蜂胶提取物为药物,连续给药灌胃30d后,检测抗氧化酶相关指标。研究发现,蜂胶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能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说明蜂胶具有较好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
研究者以猪油、菜油为实验材料,测定其过氧化值来评价蜂胶在动物油和植物油中的抗氧化特性,并与没食子酸丙酯比较。结果表明蜂胶能够延缓这些底物的氧化进程,明显延长诱导期,并且蜂胶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相近浓度的没食子酸丙酯。在短时间高温加热后,蜂胶的抗氧化效率不受影响。
蜂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蜂胶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黄酮类化合物,它主要是通过螯合金属离子和清除自由基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其它类化合物亦有抗氧化作用,萜烯类、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C、E、氨基酸、糖类以及微量元素锌、硒、铜、锰等综合作用使蜂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④抗病毒
蜂胶是一种纯天然的抗病毒物质,成分中的黄酮类、酚类及咖啡酸的衍生物等均被认为有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病毒均有良好效果。
国外学者进行体外实验研究了蜂胶对5种DNA和RNA病毒:1型单纯性疱疹病毒(HSV-1)、2型单纯性疱疹病毒(HSV-2)、2型腺病毒、泡状口炎病毒(VSV)、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作用。发现蜂胶能明显抑制溶酶体H+-ATP酶和磷酸酯酶A2的脱壳作用,通过改变病毒转移基因的磷酸化程度,从而使病毒DNA和RNA的合成受到抑制。除抑制病毒合成外,还发现蜂胶能通过影响病毒的被膜起到抗病毒作用。实验过程中,能清楚地观察到蜂胶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对HSV部分抑制,对VSV和腺病毒没有抑制作用,还观察到蜂胶对带被膜的HSV和VSV有杀伤作用。
同时国外学者还研究了巴西蜂胶水提物抗A性流感病毒的活性,并检测了其组成成分。研究显示蜂胶水提物有抗A性流感病毒的作用,并证明了咖啡酰奎尼酸是蜂胶水提物中对A性流感病毒抗病毒活性最强的物质。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蜂胶水提物并未改变细胞中RNA病毒的数量,表明蜂胶水提物不是直接作用于A性流感病毒灭活病毒,而是通过影响体内细胞活动,抑制病毒繁殖的过程来发挥抗病毒作用,是一种细胞保护物质。
研究者比较了蜂胶黄酮加淫羊藿黄酮,蜂胶提取物加淫羊藿黄酮,蜂胶黄酮加淫羊藿多糖和蜂胶提取物加淫羊藿多糖四种复方药物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抗病毒效果。在实验进行的第3、7、14天,测定每组的血清抗体滴度,第15天结束实验时,测定每组的死亡率、发病率和治愈率。结果显示,蜂胶黄酮加淫羊藿多糖组血清抗体滴度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药物,死亡率和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药物。实验说明蜂胶黄酮和淫羊藿多糖在抗病毒时发挥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抑制NDV对细胞的感染,提高对鸡新城疫病(ND)的治疗效果。
⑤免疫增强
蜂胶具有广泛的免疫效应,能全面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多个途径都有复杂的作用。
蜂胶主要通过在肝脏、脾脏等中的巨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对抗原细胞的的强大杀伤作用和正常体液中含有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补体、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白细胞介素等对抗原物质的消灭这两方面来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蜂胶能有效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能力,降低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其分泌细胞因子、补体、酶的能力;增强NK的活性;调节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控制其增殖,防止其过度堆积损害机体的防护机制。
蜂胶对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T、B淋巴细胞的作用上。机体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实现的,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化为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致敏T细胞通过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其所释放的淋巴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来起到细胞免疫作用。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参与实现。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合成并分泌免疫球蛋白,能与靶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即为抗体,通过抗体消灭抗原发挥体液免疫功能。蜂胶可促进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胸腺、脾脏的发育,增强器官的免疫反应。不仅使胸腺分化大量T淋巴细胞,还能促进脾脏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包括丰富的B淋巴细胞,使血清总蛋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特殊性抗体分泌增多,达到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研究者用蜂胶给正常小鼠经口灌胃给药,观察到蜂胶具有促进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功能的作用,能明显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功能,能明显增强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能力;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明显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增加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
研究者探索了蜂胶对力竭游泳运动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进行力竭游泳训练的小鼠经口灌胃蜂胶,分别测定免疫器官指数以及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CD4+%、CD4+/CD8+)。结果显示蜂胶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小鼠外周血的CD4+%、CD4+/CD8+也明显提高,从而得出蜂胶具有抵抗长时间大负荷力竭游泳训练造成的小鼠免疫器官损伤和引起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作用。
研究者评价了蜂胶的免疫佐剂作用,研究比较了使用40mg剂量的蜂胶作为灭活油性疫苗的佐剂和单独使用灭活油性疫苗对牛疱疹5型病毒(BoHV-5)的抵抗作用,结果显示绿蜂胶可以显著的提高牛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和抗体效价(高达32)。蜂胶中的酚类物质如阿替匹林,肉桂酸的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发挥免疫佐剂作用的主要物质。
04
结语
蜂胶中极其复杂的化学成分与其免疫增强作用关系密切。蜂胶中的松鼠素、高良姜素、山奈素等黄酮类物质,可使血清总蛋白和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增加,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蜂胶中的维生素A是一种中枢作用佐剂,可以刺激机产生快速的免疫应答,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增强体液免疫,促进抗体的生成。蜂胶中的锌可激发动物的免疫力。蜂胶中的许多酶类、醇类、脂类和酸类物质也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蜂胶的免疫增强作用是其含有的诸多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
减量增效---从制剂工艺做起!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