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肺炎球菌感染 > 病理病因 > 每日一练麻疹和水痘病人的护理讲解 >
每日一练麻疹和水痘病人的护理讲解
护考倒计时天
1、下列麻疹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隔离休息
B、及早使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
C、居室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D、注意口咽鼻的护理
E、病程发热期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2、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A、肺炎
B、脑炎
C、心肌炎
D、睾丸炎
E、胰腺炎
3、有关麻疹的皮疹特点正确的是
A、皮疹为充血性疱疹
B、疹间皮肤正常
C、压之不褪色
D、相互不可融合
E、大小均匀一致
4、麻疹患儿无并发症者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
A、出疹期
B、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5天
C、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
D、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10天
E、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10天
5、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
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以消化道传播为主
C、病后可获暂时性免疫力
D、发病以夏季为主
E、恢复期患者存在携带病毒现象
6、患儿女,5岁,因患麻疹在家隔离治疗,社区护士指导家长消毒隔离措施不正确的是
A、房间应经常通风换气
B、隔离至出疹后5天
C、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
D、家长护理患儿后,须在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以上,才能去邻居家
E、接触的易感儿需隔离观察7天
7、患儿男,2岁,麻疹恢复期,体温突然再次升高,出现嗜睡,惊厥等症状,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并发了
A、肺炎
B、喉炎
C、脑炎
D、心肌炎
E、支气管炎
8、患儿男,4岁,其幼儿园同班一儿童前一日被确诊为麻疹,家长非常紧张,护士给予家长健康指导正确的是
A、接种麻疹疫苗
B、隔离检疫10天
C、饮用板蓝根冲剂
D、每日室外活动1小时
E、可注射入血丙种球蛋白
9、患儿女,7岁,发热3天后于头颈部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体温上升至39.2℃。护士可采取以下哪项护理措施
A、乙醇擦浴
B、冰袋冷敷
C、冰盐水灌肠降温
D、阿司匹林口服
E、让患儿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10、患儿被诊断为麻疹,护士做健康教育时。错误的指导是
A、多饮开水
B、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C、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
D、及时清除鼻痂,保持呼吸道通畅
E、发热时可应用物理或药物方法为患儿迅速降温
答案部分
一、A1
1、
B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一般可自愈,不应该及早使用抗生素。麻疹的护理措施 (一)维持正常体温 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体温>40℃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 (二)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保持皮肤清洁和床单的干燥、清洁,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及时评估透疹情况,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擦身,帮助透疹。保持口腔、眼、耳鼻部的清洁,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加强口腔护理,多喂白开水;防止呕吐物或眼泪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 (三)保证营养的供应 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以利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特别是A)的食物,无需忌口。 (四)观察病情 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五)预防感染的传播 1.隔离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或健康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
2、
A
肺炎,除麻疹毒本身可引起巨细胞肺炎外,在病程各期尚易并发继发性肺炎,以出疹期为多见。病原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腺病毒。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出现气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有中、小湿啰音。常并发脓胸、脓气胸、心肌炎、心衰及循环衰竭等。若病程迁延不愈,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严重肺炎为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3、
B
麻疹的特点正确的是疹间皮肤正常,记忆性知识点,记住即可。
4、
C
麻疹无并发症传染期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至出疹后10天。
5、
A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6、
E
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此题选E.接触的易感儿需隔离观察7天。
7、
C
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此题选C.脑炎。
8、
E
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內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打到减轻症状的效果。题干“前一日被确诊为麻疹”说明患儿和麻疹患者密切接触,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注射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然后再接种麻疹疫苗。
9、
E
麻疹临床表现1.潜伏期平均10天(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2.前驱期(发疹前期)从发热至出疹,常持续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此期患儿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同时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等类似感冒症状,但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浮肿是本病特点。90%以上的病人于病程的第2~3日,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出现0.5~1mm大小的白色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周围有红晕,常在2~3日内消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到40~40.5℃。皮疹初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面、颈、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2~5天出齐。皮疹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及咳嗽加剧,肺部可闻少量湿啰音,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4.恢复期出疹3~5天后,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素斑,7~10天消退。麻疹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有继发严重感染者呈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发症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死亡率极高。高热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体温超过40℃以上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多喂开水和热汤为合适的降温措施。故不能乙醇擦浴降温,而选择E答案。
10、
E
1送书活动来袭
1.答题赢奖金,答题+学习+奖金,这还不来
2.护士偷拍的这两张照片,转疯了朋友圈!
3.还有又一波送书开始了
4.护士资格考试现场确认材料,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网络(转载仅作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憋说话,扫我,瞄~
戳全文,更多精彩!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公护士资格考试」,搜索「zghsks」即可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