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和急性细菌性皮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31/5972056.html

▍来源:同茂顺整理:百合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急性细菌性皮肤与皮肤结构感染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44号)的有关要求,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加快创新抗菌药物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南体系的建设,我中心现已完成《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网上征求意见稿)》和《急性细菌性皮肤与皮肤结构感染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网上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于00年4月7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我中心。联系人:赵明翟云电子邮件:zhaom

cde.org.cnzhaiy

cde.org.cn联系▍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全文

目录

一、概述

(一)前言

(二)目的及应用范围

(三)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概况

(四)临床试验前提

二、临床试验规划和方案

(一)总则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定义

、目标病原菌

、目标人群

4、有效性评估

5、安全性评估4

6、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4

7、药物敏感试验折点4

8、批准后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研究5

(二)临床试验方案5

、试验设计5

、试验人群5

、入选标准5

4、排除标准6

5、中止标准7

6、特殊人群7

7、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评价7

8、研究药物剂量的选择8

9、对照药的选择8

0、先前抗菌药的使用8

、合并用药8

、有效性评估9

、安全性评估

4、试验访视及评价时间

5、统计学

6、说明书

主要参考文献4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一)前言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于05年由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在我国颁布并实施。该指导原则对全身用的各种抗菌药临床试验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药品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研究者在规划、设计、实施临床试验中提供了技术指导。在此总体框架下,现特针对各种细菌性感染制定不同临床适应证治疗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系列,以提供注册申请人及临床试验研究者必要的技术指导。现制定的“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即为该系列技术指导原则之一。

(二)目的及应用范围

制定本指导原则旨在为研发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办者)和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者(以下简称研究者)在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BacterialPneumonia,CABP)研发治疗用抗菌药物临床试验的总体规划、设计、实施和试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以使研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确切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在社区获得性细菌肺炎患者人群中开展的研发治疗用抗菌药物临床试验。包括由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不包括病毒感染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全身给药的口服或注射用抗菌药的临床研发。包括作为单药使用的抗菌药,也包括与其他活性药物联合使用的抗菌药。

本指导原则并不具有强制性,而仅作为技术层面的建议和推荐,供申办者及研究者参考。

(三)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概况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该病也是因感染性疾病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CAP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重症者住院及住重症监护病房者死亡率高,可分别达8%及8%。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是成人CAP中最常见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卡他莫拉菌等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

近年来CABP的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呈增长趋势。肺炎链球菌对CAP的主要治疗药物青霉素的敏感性下降,青霉素中介及耐药肺炎链球菌不断增多。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对CAP另两类主要治疗药物-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多呈现耐药。CABP中另一重要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现耐药者已见诸报道,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我国体外药敏测定显示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程度明显为高。CABP病原的耐药性增长影响了药物疗效,研发对CABP包括耐药病原微生物有效而安全的治疗药物已是当前临床迫切需求。

(四)临床试验前提

、研究药物抗菌活性的非临床研究

提供研究药物体外药效学和动物体内药效学足够的数据,阐明该研究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包括抗菌谱、作用机制、抗菌活性(抑菌及杀菌活性)、抗生素后效应、耐药性及其形成机制等,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ckb.com/wadwh/1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