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神农足迹张鸿范
生活|便民|美食|折扣。这里,不仅仅只有古城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追寻神农的足迹——张鸿范
张鸿范老师,是原慈城中学老师,曾教过地理,后来又教过化学,生物和劳技课(中草药知识)。直到年退休,都未停止授课。
年退休后,张老师依旧给一些喜欢了解中草药的学生授课。张老师这一生都在教书育人。
询疑“中草药”
作为一位初中教师,教的本该是“数理化”,为何跟中草药搭上了边?
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张老师。
许多年未见张老师,如今82岁高龄的他,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几番寒暄,问起心中的疑问,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缘起“虎耳草”
事情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前。当时社会的医疗条件还很差,已经是慈城中学教师的他,在冬天经常看到很多学生长冻疮,有的严重到手都溃烂了,包点棉花,还在坚持写字。张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也苦于“无药”。
张老师平时爱看一些中草药的书籍,于是想到书中去找找有没有特效药。
“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人诚不欺我,张老师终于发现有种名叫虎耳草的植物,是治疗冻疮的特效药。
于是,照着书中的植物图案,在慈城附近的大山中寻找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老师终于找到了虎耳草,并且测试后,确有奇效...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他的一个66届的学生要去黑龙江支边。
而这个学生,手上长了冻疮,溃烂,都快见到骨头了。
张老师看到后,特意为这个学生找来了虎耳草,洗干净,把它捣碎然后敷在冻疮处。
说来也确实神奇,一连敷了6天后,这个学生的冻疮结痂了。
从那以后,每年的下半年他都会去采摘一些虎耳草,给有需要的人。
只是这草药在天一冷一热的时候,会烂掉,于是张老师想了个方法,将其制作成药膏,这样就不会坏了。
说做就做,张老师采来草药,洗净晒干,磨成粉,然后加入20%的凡士林,做成软膏,分装在一个个小小的青霉素瓶子里,有学生需要了,就分给他一支...
不知道真的是这虎耳草独具奇效,还是张老师的爱心感动了“药神”,总之这个擦了之后,第二年还不会复发。
偏方治烫伤
治疗冻疮的成功经历,让张老师更加坚定了学习中草药知识,同时挖掘和搜集民间的特效偏方。
“红皮老鼠浸菜油”就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治疗烫伤的特效药。
张老师的回忆又把我们带到了当年:一次,有个学生,估计个子很矮小,在够桌子上的一盆热水,结果失手,热水从头淋下来,结果从头到脚,长长的一串烫伤水泡,苦不堪言。
张老师得知后,就用“红皮老鼠浸菜油”给他医治。他说,当时用一支毛笔蘸着“鼠油”涂在水泡上,水泡遇到鼠油,竟会神奇地破掉,水流出来...
当全部涂完的时候,
脚下的地面都湿了。
就这样,张老师每天给他涂一次“鼠油”,几天后,烫伤的创口竟然痊愈,连疤痕都没留下。
这之后,张老师就发动学生,看到没睁开眼睛的红皮老鼠,就抓来给他浸油。因为这个药需要小老鼠在菜油中“腐烂"了,才有效果,所以往往需要好几年。
再后来,卫生条件好了,
再也看不见”红皮老鼠“了,这个药也越来越少了。
草药治疔疮
疔疮,在如今这个时代,或许很少见了,但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几十年前,却可以说很常见。现代医学认为疔疮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中医则认为多因肌肤不洁,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由此可见,疔疮一般在成脓后手术切除,这期间如遇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走黄),病情也会凶险危及生命。成浓过程,病人疼痛难当。
(图为苍耳子,而非苍耳虫。)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治疗疔疮除了针灸外,张老师首先找到的是用苍耳虫--一种寄生在苍耳植株根部的虫子。收集后敷在疔疮上有很好的疗效。
无奈,苍耳虫实在是太难采集了,特定的那一两天去,也找不到几条,晚去了,找到时虫子也成蛹了。
张老师只能重新寻找替代的药材。机缘巧合,张老师找到了一种叫”匍伏堇“的植物,匍伏堇很容易人工种植,几乎不用打理,种在阴凉处或者花盆里,自己很快就会繁殖起来。冬天哪怕全冻死了,来年春天又是郁郁葱葱。
张老师把这草药介绍给了很多熟人,邻居,同事,学生,家里种上点。有疮疖的病人,取来草药加几粒食盐,剁烂后敷于患处,几日后硬节肿胀消退,再几日,脓头自破,创口愈合。免去了病人肿胀疼痛,也免受西医的开刀之苦。关于匍伏堇,还有个离奇的故事:
有一个学生,在竹林里时,脚被割了的竹根扎了,穿过球鞋直扎在脚底上,他拔了插在脚底板的竹刺,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过了几月,这名学生的脚背肿了起来,张老师想,会不会是之前的竹刺还没有清理干净导致这样的?
于是找来匍伏堇,敷在肿起的脚背上,一连敷了几天。残留的刺还真的出来了。
奇哉怪哉,被扎的是脚底板,可是敷了匍伏堇之后,刺却从脚背冒出来了。”异物“尽除,学生的脚自然也痊愈。
这离奇的治疗过程,张老师说不出个科学道理来,中医的神秘或许就在此处吧。
编制教科书
数十年岁月,张老师走遍了慈城附近的山岭丘壑,哪里有什么草药,能治什么病症,采摘的最佳时机,百余种当地草药如数家珍。
同时他也在教习学生中草药简单的辨识,对应的疗效。这期间,张老师还整理出版了一本《中草药常识和传说》,收录慈城当地常见且实用的草药,自己绘草药图,编写采集经验和治疗处方,又融入一些关于中草药的民间故事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遗憾的是,该书没有成为教材,张老师也只得到30本书,如今已分发仅剩一本。
小编感言
张老师治病帮人,传授知识,帮了多少人,教过多少孩子,他已说不清。他帮人,不为牟利,不图回报,正是这种豁达,让他坚持了几十年。
现在张老师已经不再独自上山采药了,平时上午就在几个学生处溜溜弯,闲聊几句,或者玩个接龙小游戏(家里都没电脑),中午回家吃饭午休。天气凉快的话,午休后再出去转转。一直坚持徒步行走。
好山好水孕育”可爱“的人,小编希望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能一直稳稳地徒步行走在这片美丽的热土上...
总编辑:牛Uncle
摄影:徐烽
记者:君君
各位网友
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备注:直接在文章下的里留言即可。
参与互动,传播慈城历史文化!
白癜风的症状是什么白癜风的治疗药物